白岩松称高考作文阅卷应包容真话及个性(4)
主持人: 你说这个写作文的人和评作文的人,他们之间怎么能达成这种共识?这种共识并不是说你非要迎合我,而是说自然的达成一种共识。 白岩松: 我觉得我们期待的不应该是达成共识,而是宽容和包容。就是我不同意你
主持人:
你说这个写作文的人和评作文的人,他们之间怎么能达成这种共识?这种共识并不是说你非要迎合我,而是说自然的达成一种共识。
白岩松:
我觉得我们期待的不应该是达成共识,而是宽容和包容。就是我不同意你说话的内容,但是我要维护你说话的权利,只要没有触碰道德的底线和法律的底线。你想想出卷的人是很少的几个老师,但是阅卷的人很多很多,比如说咱俩同时在那儿阅卷,可是对一个作文的看法就不一样,可是一篇作文60分,如果说有的老师最后打出来的分数,不喜欢这里所谓的某种价值观或者有点太灰暗,或者不够主流,给人打了20分,他这一辈子就有可能受到影响。但其实我们要包容,谁说每一个孩子都要用阳光灿烂的方式去写喜剧呢,莎士比亚不也是写悲剧是真正的大师吗。
主持人:
但是你说的这个包容和标准是不是有冲突?因为说到包容,什么标准都可以,但是标准需要一个实打实的放在那儿,就是我们可以评判。
白岩松:
对,就是标准本身应该是不把那些所谓的价值观,就是说要考虑到你的这种宽容性。我举一个例子,有一个孩子在我们的某一篇作文,就是某一篇课本里的东西,我们不是经常弄所谓中心思想吗,然后说你总结中心思想。我一看这个孩子真好,有一篇文章他的中心思想总结得特别好,老师给画了叉,为什么?标准答案不是这个,难道只许有一种理解,就不能有另外的理解吗?这就是我们呼唤包容和宽容的含义,没有包容和宽容,甚至某种纵容,真话就不会那么轻易地让每一个人都去捍卫它。
主持人:
这是我们两个人在演播室内去理解高考好的作文应该是什么,接下来我们不妨听一位专家,听听他,看看他是怎么评判一个高分作文和一个低分作文评判标准是在哪里?
周宏:
我们给上海高考作文总的评价标准确立了八个字的原则,这个原则就是“开放、灵活、多元、包容。那么强调开放,也就是要学生在审题正确的前提下能够比较自由地发挥,对于阅卷组的老师来讲,我们特别强调了对于作文的立意事先不做预测,也就是所谓的预测,什么意思呢?一篇作文过去有些地方的做法是先确定写什么是一类卷的立意,什么是二类卷的立意,我们认为不妥当,因为一篇好作文是由写什么和怎么写两个结合起来来评判的。有时候写什么好呢?怎么写没写好,也会变成不好的作文,反之亦然。而包容,就是在不侵犯、不触犯社会道德、法律规范的底线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说真话,并且对学生的真话,根据他的品位的高低加以比较确切的、切合实际的评分。而灵活、多元是指对学生内容和形式采用不同的,特别是形式上,他采用了不同的文体我们就用不同的评价标准。这就是我们上海这几年一直执行的作文评价总体的标准。
主持人:
刚才周老师说到八个字,“开放、包容、灵活、多元”,你觉得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他们做得到吗?
白岩松:
对,首先我觉得他说得非常好,但是最重要的是,能不能变成一下子众多的阅卷老师都可以准确的掌握的一种原则。比如上海今年的作文题是《一都会过去一切都不会过去》,我们假想有的孩子没写世博会,写的是上海那场大火。会不会有的老师就咯噔一下,这孩子怎么写这个?这还不是最大的挑战。如果有的孩子写的是一切都会过去写的是世博会,一切都不会过去写的是大火,会不会有的老师,这孩子给低分了,不,我觉得要看他写的好不好,有没有道理。所以这本身就是一个考验,但是你说得非常对,如果到了高考作文的时候,我们再去呼吁讲真话,有想象力,有个性的东西,可以被纵容,被宽容,而在我们的日常教学当中孩子已经养成了,你看有人总结咱们以前写作文的标准的定式,同学看着清洁的教室,擦着额头上的汗水笑了……问:“小朋友,谢谢你,你叫什么名字?”答,“我叫红领巾。”还有,昨天我看完什么什么之后,我的心情如大海的波涛一样久久不能平静。如果我们从小到大作文训练都是这样固定的话语可以得高分的话,怎么可以讲真话,怎么有个性的话呢?仿佛是不是变成前几天我们为李娜的个性鼓掌,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李娜要在我们的身边的话却被我们撵走,因为她太有个性了,不,要从现实生活中包容个性开始,才会有一个又一个更多的李娜。(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