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360高考网主页 > 高考资讯 > 高考新闻 > 文章正文

清华北大自招作文分析 清华难深入北大难立意(2)

时间:2011-03-18 14:22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无尽的远方是朦胧的、不确定的,远方的道路也充满艰辛,充满危险,但远方仍有其吸引力、感召力,诱惑着人走出家门。所以,古往今来,人们前赴后继,走出家门,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尽管绝大多数人并不能实现自

  无尽的远方是朦胧的、不确定的,远方的道路也充满艰辛,充满危险,但远方仍有其吸引力、感召力,诱惑着人走出家门。所以,古往今来,人们前赴后继,走出家门,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尽管绝大多数人并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有的甚至客死他乡,但人们不会停下追求的脚步。

  然而,人们在寻找追求自己梦想的过程中,无论走多远,无论是否实现梦想,都有思念家乡的情结,朝思暮想,魂牵梦萦。但回到家后,又觉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家乡不是我的理想家园。于是,离家、归家,再离家,再归家,离乡的漂泊欲念和归家的故乡意识深刻地交糅成一个永远的人生悖论。如果能在文章中挖掘出人类内心深处这一本质的矛盾的状态,会是一篇好文章。然而对于没有多少生活体验的高三学生来说,很有难度。

  沈献章提醒,文章不能空洞地谈一些道理,必须联系一些实际。如鲁迅“走异路,逃异地,寻求别样的人们”,从绍兴的三味书屋到南京的江南水师学堂,是为了中国的强大,走“实业救国”之路;从南京的江南水师学堂到日本的仙台学医,是感于“东亚病夫”之弱,走“医学救国”之路;从日本回到中国,是他不满于一些中国人外受侵略却一脸麻木的神情,立志拯救中国人的灵魂,改医学救国为文学救国。鲁迅这样不断地走出家门,不断地寻求自己的目标,不是为了自己升官发财,而是把自己的理想与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再如周恩来、邓小平等许多革命领袖,年轻时就走出国门,到欧洲寻求马克思主义真理,寻找疗救中国的良方。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为了国家兴旺和民族振兴。如果将文章引向这种联系,那么,文章主题要深刻得多,文章的格调也高得多。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2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