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360高考网主页 > 高考资讯 > 高考新闻 > 文章正文

网民期待“异地高考”拿出具体时间表

时间:2011-03-10 13:39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随着大量城市流动人口和进城农民工在异地工作时间的推移,其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微博)的问题日益迫切。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两会上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教育部目前正在和上海、北京研究,逐步推进异地高考”。

  随着大量城市流动人口和进城农民工在异地工作时间的推移,其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微博)的问题日益迫切。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两会上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教育部目前正在和上海、北京研究,逐步推进异地高考”。对于异地高考问题的时间表,袁贵仁表示“不会很长”。

  网络调查:

  绝大多数网友认为户籍制度是导致教育不公的根本原因,异地高考能够突破户籍制度的桎梏,有效促进教育公平。统计显示,有48%的网友认可这一观点,支持实现异地高考。但也有舆论认为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和招生制度的不合理才是教育不公的根源,异地高考无助于实现教育公平,反而会带来很多新的问题,譬如大城市人口恶性膨胀,催生新的限制标准,当地人的教育权益被削弱等。统计显示,19%的网友认为异地高考无助于教育公平。要想真正实现教育公平就必须在全国范围内均衡的分配教育资源,改革现有的招生制度。23%的网友认为异地高考实现难度很大。

  媒体论道:

  高考公平的关键在于取消地域特权

  以我之见,异地高考问题比较复杂,并不单纯在于“涉及的人比较多”。异地高考涉及人数众多固然是事实,但导致这一事实产生的,不仅在于北京、上海比其他地方更富集的优质教育资源,更在于北京、上海考生长期拥有的高考特权。推进异地高考的初衷在于使城市流动人口和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享有与城市户口子女的同等高考权。这种动机并无可厚非,但如果不同步削减京、沪考生的高考优待政策,不仅会导致来自外地的“高考移民”越来越多,而且也无法从根本上推进教育公平。

  根据长期关注教育公平的武汉大学洪可柱教授测算的数据,20余年来,清华、北大在湖北每校每年招生人数不足百人,在北京每校每年招生不低于500人,两校湖北录取总数仅为北京考生的五分之一;湖北总人口7500万,北京1500万,是北京的5倍。这意味着湖北考生考上清华、北大等名校的机会仅为北京考生的二十五分之一。结果导致湖北考生上清华、北大的平均分数,比北京市高160分,最高时达220分。清华、北大等一流院校在招生名额上对本地考生的照顾,是产生“高考移民”的根本原因。

  异地高考改革,先向弱势群体倾斜

  所以说,大量城市流动人口和进城务工农民工产生让子女到京、沪参加高考的诉求,不仅仅是城市化进程的副产物,更是出于分享高考地域特权的动机。但是,如果真正让不具有本地户口的学生到京、沪参考,必然会稀释本地考生的既得利益。不仅京、沪本地家长和考生必定会明确表示反对,而且还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消极后果。诸如,北京的房价不可避免还会攀升,道路可能会更堵,幸福指数可能会大大降低。而在北京已对外地居民实行车、房限购的条件下,却让外地考生在一定条件下进入北京考场,两项政策的内在逻辑实际上已非常矛盾。

  至少在现行制度安排下,“高考移民”是不合法的,因为这个群体无疑会侵占京、沪考生的既得利益,对京、沪考生造成不公。从这个意义上,打击“高考移民”是有道理的。但按袁贵仁部长的说法,逐步将“高考移民”合法化,保障他们平等的高考权,也是有道理的。这样就陷入了一个逻辑怪圈:无论打击还是宽容“高考移民”,都是有道理的。这种滑稽局面的出现,根本原因在于京、沪考生的特权长期未能得到削减。在不削减本地考生特权的前提下允许“高考移民”进入,不过是对公平的修修补补,而不是真正实现教育公平。

  要给所有考生一个公平的起点,在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的理想一时难以实现的情况下,让名牌院校的招生比例在各地考生中平等起来,应该不难实现。果真如此,外地考生就不会对到京、沪参加高考表现出高度的热情,“高考移民”争相拥入京、沪的场面也就不会那么热烈。 (济南时报/巴山牛)(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2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