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招联考被部分师生视为负担 称其费时费钱(2)
对此,高凌飚认为,高考加分,别说加三十分,就是加十分都了不得。考生如果觉得这个加分不值得,可以不考,仅仅参加高考就行了,每个人的价值判断不一,自主招生的作用究竟多大,在于考生自身的需求。 拷问3:能否
对此,高凌飚认为,高考加分,别说加三十分,就是加十分都了不得。考生如果觉得这个加分不值得,可以不考,仅仅参加高考就行了,每个人的价值判断不一,自主招生的作用究竟多大,在于考生自身的需求。
拷问3:能否取消笔试只面试?
中山华师附中带队的章老师认为,高三常规作业和复习已让学生疲于应付。自主招生应该更重视能力的考察,不必太拘泥于分数。所以,笔试由高考完成就可以了,高校联考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面试上,或者增加一些才艺展示环节。
不过,有学生和家长却表示反对:“如果取消联考笔试的话,孩子可能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了。”家长陈女士告诉记者,“很多面试都有潜规则,没有统一的标准恐怕会滋生黑箱操作。”
专家:没有笔试,老百姓会不信任
对此,知名教育学者,对自主招生有深入研究的熊丙奇认为,联考完全可以借鉴SAT的形式,重在考察学生的能力,只需3~4个小时即可,不必分学科考。因为笔试只是评价学生的一个依据,高校可结合学生平时的成绩、联考测试成绩、大学面试等综合评价录取。
华师大教授高凌飚认为,在中国这样的社会体制下,升学没有笔试,老百姓会不信任。复旦大学曾经尝试自主招生无笔试,后因被众多考生家长质疑“有走后门现象”而流产。在目前的升学考试体制下,不通过笔试而自主录取考生的做法时机尚不成熟。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一步步探索,期待以后会有这样的突破。
拷问4:如何确保命题公正权威?
家长跟考生同时也担心,这种汇聚全国34所名校的“重磅考试”并非官方主办,如何确保命题的公平公正?还有,缺少强有力监督机构的监督,是否能确保考试结果的公证性、权威性?
专家:建议成立国家专门考试机构
教育部资深考试研究员、华师大教授张敏强认为,考试组织是一个超严格的组织,高校并不具备这样的专长。建议在全国建立起三至四个大型考试机构,这些机构独立于高校,可以是民办,也可以是政府办的,只要国家认可就行。最重要的是,这种考试机构一定要“够专业”,要能根据高校的需求分层命题考试。比如,有高校需要文科专长的学生,有学校需要考知识型的,有学校需要技能型的,这个机构都能按需组织考试,要将招生考试当作一门科学,而不是“实验”来做。
高凌飚认为,高校联盟招生,谁命题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命题的水平如何。此外,即便是尝试,也要严谨、严肃,确保公平公正,防止失信于民的事件发生,不要让改革出现丑闻。公信力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在探索过程中要很小心的处理。
记者手记
应宽容对待改革中的矛盾
无论社会对自主联招的争议如何,无论“三大联盟”将上演怎样的纷争,我们都必将面对的一个事实是——自主联招方式为中国的高校升学制度开启了“破冰之旅”,也为中国高校升学模式带来了“新鲜血液”,这至少是中国考试改革的一大进步。
有改革就会有矛盾凸现,社会应该宽容对待。正如专家所言,高校从自身需求出发,命题及制定考试规划,这都无可厚非。是否参加联考,联考是否成为负担,这关键还在于考生自己的态度和考生自己的选择。需要提醒的是,毕竟自主招生数仅占了很小的比例,所以,考生也不要盲目赶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自主招生的意义。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