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联盟混战始末 PK升级为“三国杀”(3)
链接: 华约北约联盟分派概况 清华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南京大学浙江大学 华约7 北约13(*为新入盟) 北京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香港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复旦大学 厦门大学
链接:
华约北约联盟分派概况
清华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南京大学浙江大学
华约7
北约13(*为新入盟)
北京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香港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复旦大学
厦门大学
南开大学
武汉大学*
四川大学*
山东大学*
兰州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中山大学*
工盟8
同济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东南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天津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南方周末:请问清华大学选择盟校的标准是什么?学科特点是否是合作的主要标准?
孟芊:进行这样联考的试点,最起码的条件有两个,那就是“理念相通,技术可行”。七家学校合作,有基本的共同理念是必须的。光有理念还不成,还有许多技术工作要做。我们在2009年曾经对接近2万人用模拟题进行了试验,积累了很多数据,然后才有了2010年的五校联考。
的确很多人都说,人民大学是偏文科的学校,怎么在清华的阵营里?其实,在学科上,7所大学各具特色,人大以人文社科见长,中科大以理科为主等。但学科构成仅仅是大学特点的要素之一,从各个学校的校风和招生选拔理念来看,我们七所高校可谓“各有所长,又兼具互补性”。
如果你们能看见———当然可能不会有这种机会———我们7所学校的招办主任一起开会讨论联考的时候,这种默契程度,跟学校的学科特色没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是联考的协调人,但是协调人只是在大家授权范围内工作,什么事儿必须大家一致通过,什么事儿可以少数服从多数,这件事出了谁顶责任,那件事情谁挑头,都有默契。
南方周末:有公众认为“北约”、“华约”就是拉帮派抢生源,你怎样回应呢?
孟芊:高校招办当然要招好学生,但是不同大学对于好学生的理解是不一样的。这个比的是大学的眼力,不是圈几个高分考生那么简单。
你不能光看清华和北大之间是竞争,实际上我们七校中间也有明显生源竞争,但该竞争的竞争,该合作的合作。我们7所高校是紧密但不封闭的合作。学生参加我们的考试可以一次申请两个学校,如果申请两个学校的标准都没有达到,还可以向第三所学校提出申请,至于第三所是七校之内的还是之外的,我们没有硬性规定。
另外,今年我们7校和北大13校联考的时间已经错开了,考生可以鱼与熊掌兼顾。大学的竞争,应该是水平的竞争,而不是跑马圈地。
所以,我们做的是一次自主招生改革的尝试,我们之间绝不是什么“约”或者“盟”。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我们这几个学校之间是平等的,怎么能叫“华约”呢?
南方周末:“北大联盟”已经由7所高校扩大到13所,“清华联盟”在未来是否也有扩张意图?
孟芊:我的考虑是,到底哪些学校、在多大范围内可以联考,肯定是有一个合适的度。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步子还是谨慎点。
还有一些很好的大学,也和我们就联考事宜进行过探讨,他们有的和我们的招生理念也是相通的,但是今年已经来不及进行相关的技术准备了。因此,我们已经明确,今年不再增加合作学校了。
南方周末:自主招生考试还有一个争议,就是大部分要通过学校推荐才能取得这个资格,自己报名,也就是自荐生,机会非常小。但好多学校根本没有推荐的资格,这公平吗?
孟芊:很多考生和家长有一个误区,就是好像有机会不试一下就觉得亏了。中国1000万考生,能够上清华条件的很少,而达到自主招生要求的就更少,如果有500万想要考清华自主招生,这哪儿受得了啊。所以我们就要限制一个条件,必须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初审。从这几年的情况看,中学绝大多数会把这个名额用得比较公正。关于个人自荐,可以告诉你的是,通过自荐参加考试的超过三成,而且是逐年增加的。(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