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议国学少年:敬重常识比追捧天才更重要
9月3日《广州日报》消息:从7月底至今,先后经历自我透露、媒体包围、方舟子质疑、复旦大学教授澄清等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后,“国学天才”孙见坤的光环渐渐褪去,多次卷入抄袭风波,最近更是引发案中案。 酒
9月3日《广州日报》消息:从7月底至今,先后经历自我透露、媒体包围、方舟子质疑、复旦大学教授澄清等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后,“国学天才”孙见坤的光环渐渐褪去,多次卷入抄袭风波,最近更是引发案中案。
酒好也怕巷子深,我不反对毛遂自荐。但是,“国学天才”的报道一出来,我就不看好。无他,太多的不符合常识。
“长安百物贵,居大不易。”希望自己人生顺利没有错,可是和初到长安的白居易相比,孙见坤很多地方就错了。
白居易拿出了《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气势磅礴,它歌颂野草而又具有普遍意义,给人以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流传千古。顾况叹之曰:“有句如此,居天下有甚难?老夫前言戏之耳。”孙见坤拿出了什么?“博雅杯”征文大赛第一名,那不是复旦大学必招条件。本人不作任何复习在近300人的百科知识竞赛中获得三等奖,是不是也可以列为需要学校给以各种照顾的理由啊?说句不厚道、刻薄点的话,很多的大奖名不副实,因为很多有能力的人无缘参加。这些和艺术特长生、体育特长生一样,往往都有太多的不公正在里面。
白居易拿出了让老婆婆,让其他普通人都能晓畅易懂的创作精神,自然其作品影响深远。孙见坤拿出了深奥繁杂的古体,故弄玄虚,在上世纪初白话文和文言文的论战之后还坚持如此开历史倒车,难道还不如1000多年前的古人?其作品几人能懂?这个年代不仅缺乏大师,也缺乏常识,连高中生都知道怎么出奇制胜,吓住不学无术却爱附庸风雅的考官,乱写古文古体诗、乱用生僻字、胡编甲骨文。如果把揣摩考官当做主题,谈何发展国学?
文德第一,诚信第一。张松戏曹操,曹操默然焚稿,就是怕有辱文德,这种精神千古流传,白居易严以律己,曹操,白居易都自然而然成为文学大家。孙见坤的诸多“得意之作”抄袭嫌疑一直不断:《祭——纪念国父逝世八十五周年》剽窃自秦孝仪《蒋公纪念歌》;《昨天是他的生日》抄袭胡志伟的《蒋介石七大贡献》;《纪念双十》为台湾高中生‘即墨云’所作;《国庆谈国花》抄袭《中国的十大名花》;《岛田庄司!我永远的大神!》抄袭完颜蔚然的《一个男人的完美主义》;《看不懂的清史》抄袭余英时的《重修清史——没必要且荒谬》……近日其一篇博客又被指全盘照抄,引出了抄袭的“案中案”,孙见坤把这篇博客归档入《口乂集》,并在文末注明:“不出意外的话,这将是我高考前的最后一篇博文。不过还是会偶尔织织围脖(http://t.sina.com.cn)。”不知情者,的确容易误以为这是他的原创作品。后来回应“那是转帖,不是原创”,可是这个能够解释清楚吗?博客上的东西,如不是自己写的应该注明转载,这是诚信的表现,绝对马虎不得。
10年读2000古籍?不知道白居易做到没有?古人没有电灯,估计做不到。我小时疯狂地找书看,借着幽暗的煤油灯,只做到了一个晚上囫囵吞枣看完《西游记》,《西游记》倒是勉勉强强弄懂,生吞活剥了文言《再生缘》,《再生缘》却是打发了我无书可读的岁月,啥收获都没有。孙见坤平均一年阅读200本古籍,两天不到就读一本??这是什么天才?吹牛天才???就算孙是天才,天才就可以像神仙一样不守人间的规则?天才就可以上大学不用考试?国人缺乏对社会基本规则的起码敬畏!总是想方设法为一己之私打开规则的口子!!要知道规则是这个社会运转的基石!中国目前的最大问题就是公平和公正,中国教育的最大问题也是如此,如果为了那些所谓的天才而动摇高考公正的基础,普通老百姓的孩子将离大学更遥远了!!
文章千古事,常识是什么?要学好国学,就必须尊重规则,尊重交流,尊重诚信,尊重质量。孙见坤批判遵守规则的招生人员,蔑视普通的“泛泛之辈”,太急功近利了,太自命不凡了,难怪方舟子批评他:“无才无学无德”。一个人的才学不在于你会用多少生僻字,会喊口号,而在于思想的深度和广度。恰恰在这方面,我看不到孙见坤的优异表现。(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