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晋堂:高考加分,有多少利益假汝之名而行!(2)
此次戴主任的文章,看来重点是在维护高考加分:“如果实行绝对的‘大一统’,不仅一些特殊人才难以选拔上来,一些对人才有特殊需求的专业要求也难以得到满足”。 高考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如果掺杂了许多分数以外的
此次戴主任的文章,看来重点是在维护高考加分:“如果实行绝对的‘大一统’,不仅一些特殊人才难以选拔上来,一些对人才有特殊需求的专业要求也难以得到满足”。
高考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如果掺杂了许多分数以外的“加分因素”,就会破坏当初的“游戏规则”,就会破坏高考的核心价值理念——公平。
对于一些“加分因素”,比如少数民族加分,人们可以接受或者说可以容忍,但是对于“三好生”“优秀干部”加分,人们就不尽赞同,因为它不尽合理,而且很容易有“猫腻”。对于“二级运动员”加分,人们怀疑它有什么合理依据——何况这是弄虚作假的“重灾区”。至于特殊人才的选拔,自有特殊专业去接受,至于特殊需求专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完全可以在高考中办到——几十年不就做到了吗?
而且,如果加分比例过大,也是对高考公平的倾覆。从目前地方加分比例看,重庆第一,占到17?19%,北京第二,占到13?33%,河北第三,占到11?59%。量变引起质变。加分比例这么高,严重影响了高考的公平性。人们对于“裸考”的呼声日渐声高、不绝于耳并不是偶然的。
而最为重要的是:高考加分的动力,绝不是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能够说明。需要强调和正视的是:高考加分背后隐藏了太多的利益,成了一些“利益集团”的“红利”。这才是我们不能视而不见、不能被忽悠而疏忽了的本质问题!
这也是我们要警惕的,从14项加分项目迅速膨胀为二百来项,除了“利益”——一些利益是权钱勾结的结果,难道还有更大的动力源吗?
这也使人们有理由怀疑,提出“老生老办法,新生新办法”要把立即可以终结的错误纠正过来却要延迟三年是不是一种“策略”,在千方百计维持“利益集团”的利益呢?
有趣的是,《规划纲要》公布之后两个省市发生的事实。
一则是浙江省教育考试院近日宣布,从2011年起对高考加分进行大幅“瘦身”,其中包括取消此前备受质疑的“三模三电”(航海建筑模型、航空航天模型、车辆模型与无线电测向、无线电通信、电子制作)等体育加分项目、取消“奥赛”省级获奖者以及科技竞赛集体项目获奖者加分。
另一则是2010年年底,记者调查发现,湖北省武汉市“走进数学王国”电视邀请赛决赛中,全市共有一万余名小学生参加了这一由教育部门组织的奥数比赛。教育部这次高考加分政策改变“风向”,仍未能让持续火热的小学奥数热“退烧”。
看来,高考加分的改革也进入了改革的“深水区”。为了不迷失方向,我们应该保持清醒:高考加分,有多少利益假汝之名而行?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