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科大校长称将争取自招高二学生参加高考(2)
学校是个学术机构,学术机构的灵魂是要崇尚真理。如果在学校也是这样下级服从上级的话,就会扼杀真理,这是在南方科大改革的一个重点。 关于全球遴选: 海选高校校长是首次 记者:您曾一口回绝担任南方科大校长,后
学校是个学术机构,学术机构的灵魂是要崇尚真理。如果在学校也是这样下级服从上级的话,就会扼杀真理,这是在南方科大改革的一个重点。
关于全球遴选:海选高校校长是首次
记者:您曾一口回绝担任南方科大校长,后来是什么原因改变了看法?
朱清时:正是他们这种全球遴选的方式感动了我,所以我才来到这里。
高校大学的校长通过民选、海选的方式产生,这在中国是第一次。而现在大学校长的选举都是上级任命,往往都以官员来当,很多都是在教育部当过司、局长的人,都变成重点大学的校长了。深圳这个学校和官员化的趋势相反,我觉得很佩服深圳这个改革。
记者:您在海选的200名候选人中突围而出,优势在哪里?
朱清时:在科技界和教育界的人脉资源能为南方科技大学筹建有一个良好的起步。
要继续发扬中科大的优点,因为我在中科大当学生,然后当副校长、校长,校长当了十年,对中科大的优点、缺点都深为了解,不可避免要继承中科大的优点和长处。但在中科大有一些没有做到的事情,也有很多不足。我之所以愿意到南方科技大学来做这个筹备工作,就是想实现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长期以来的梦想,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种一亩试验田。
记者:您现在的职责主要是什么?
朱清时:我要和政府保持联系,得到支持,政策财政上的支持。还要与国内外学术界保持联系,挑选人。南方科技大学办得成功与失败,关键在于第一批人挑选得好不好。这些人决定以后挑选的人。所以要建立这个制度。怎么挑选、竞争,是一个很长的过程。
关于新校建设:鼓励推行教授治校
记者:您提倡的教授治校、学者治校是怎样的一种模式?
朱清时:改革就是鼓励推行教授治校,核心并不是让教授、学者每个人都有决定权,那就乱了。它的含义是,通过一种民主机制,让教授们、学者们参与管理,这是一种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通过民主方式让教授和学者直接参与管理。
在这个模式中,校长其实是核心。所以教授治校和校长治校并不矛盾,校长本应该也是学者和教授推选出来的,他就是学者教授的代表。教授治校是一种协商民主的形式。协商民主的凝聚力是哪里来的呢?是校长。
虽然压力很大,但我明白,作为校长的任务在于善于协商民主,不是坚持己见,而是把教授们的共识表达出来。
记者:教授治校如何能在现有国情下实现?
朱清时:其实教授治校之前也尝试过。中国历史上办得最好的学校就是这样做的。蔡元培到任北大校长前,北大是一个官员化的机构。蔡元培上任后,就让官员不要管,让教授治校,最后把北大建成一个学术非常民主的环境,后来请了李大钊、陈独秀还有胡适。
西南联大是抗战期间北大、清华、南开大学在昆明组建的,也采用教授治校的模式,当时校长叫梅贻琦,他的教授开会,他就是给教授端板凳的人,组织教授开会协商的人。国际上最好的大学也都是这样做的。
我们要创新的是把它引用到体制内,中国有中国的国情,我们的国家有自己的政治制度和管理制度,我们要把它引用到这个体制内,做教授治校,这个是我们要创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