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疑惑:该不该“投奔”财经类专业(2)
如今财经类专业在人才市场反响平淡,与招生时的火爆形成了鲜明对比,众多当年的高分生不得不面对就业市场的考验。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就业并不像其最初开设时所预期的那样,进国企、进外企、进驻外办,原因是大
如今财经类专业在人才市场反响平淡,与招生时的火爆形成了鲜明对比,众多当年的高分生不得不面对就业市场的考验。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就业并不像其最初开设时所预期的那样,进国企、进外企、进驻外办,原因是大公司要求从业者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并对学历要求较高,外语能力也要很突出,而本科毕业生很难有经验可言。至于财政学专业毕业生,就业也比较困难,不少毕业生都选择报考财税机关的公务员。
不少地方性大学或高职院校一窝蜂地开设财经类专业,由于教学水平较低,导致毕业生技术含量偏低,综合素质得不到保证。这种情况反映在就业市场上,便是当和其他专业毕业生甚至更低学历求职者竞争某些财经类岗位时,财经类专业毕业生的优势并不明显。例如,建筑类专业毕业生可以找到房地产销售方面的工作,机械类专业毕业生在应聘制造行业销售岗位时更具竞争力。此外,金融财经行业在实际操作方面大都要求较高,很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工作经验的要求甚至超出了对专业技能的要求。
尽管如此,和其他专业相比,财经类专业仍有两个较为明显的优势:
其一,就业途径更加宽泛。由于财经类专业课程设置较广,因此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也更为多样,如经济预测与分析类职位、市场营销类职位、管理类职位等。国民经济中的各行各业,无论是大型国有企业、三资企业,还是小型民营企业,都有不同程度的财经类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随着财经类报刊杂志的不断涌现,一些非专业性的综合类报刊纷纷在财经领域大做文章,需要大量的财经记者,为相关专业毕业生提供了不少就业机会。其他如学校、培训机构等,也可成为财经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领域。
其二,市场需求较大且稳定。财经类专业人才不仅不会过剩,而且远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进入后WTO时代,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在国内金融业快速发展和国外金融机构大量进入的背景下,金融财经业将出现更多的就业机会,仍有一些热门专业值得关注,像审计、保险等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便将有所增加,且升值空间巨大。由于金融服务业、银行需要多层次的人才,因此像座席员、操作员、银行柜员等一线基础性工作人员也有一定的需求比例。2008届江苏省经济管理类毕业生供需洽谈会的反馈结果显示,金融类专业尤其是名校金融系毕业生纷纷被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定制或抢购。
热浪袭人冷思考
从近几年考生报考财经类专业持续升温的情况来看,考生在选择专业时应注意两点:一是避免几个专业都填报财经类专业;二是避免把财经类专业填报在非第一志愿的位置。这是因为财经类专业报考人数较多,一般第一专业志愿就可录完,而很少录取第二志愿或后续志愿。比如甲、乙两位考生高考成绩都是600分,考生甲的专业志愿顺序依次为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经济学,考生乙的专业志愿顺序分别是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数学,如果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录取分在600分以上,那么考生甲就很容易落榜,而考生乙被录取到剩余两个专业的几率就会比较大。原因在于考生甲的专业安排过于集中在录取分数较高的财经类专业上。
每年的高招咨询中,一些财经类大学的招生办老师都会碰到这样的问题:我家孩子是学文科的,经济学、金融学这些专业招不招文科生呢?在他们看来,财经类专业好像不招文科生,其实财经类专业是文理兼收,数学成绩好、逻辑推理能力强的考生,学习财经类专业更有优势。
财经类专业各个专业间的学习内容或就业方向都有所差别。比如金融学和金融工程,虽然都包含金融两个字,但还是有很大不同。金融学是传统专业,培养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人才;而金融工程是新兴的金融学科,其特色在于运用数学建模、数值计算等工程技术方法,培养具有数理知识、掌握计算机应用和具备建模能力的复合型金融技术人才。考生应详细了解每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以便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