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校理科招生数远大于文科 选文科是否会"吃亏"
现在正是高二学生面临文理分科的时刻,尤其是一些文理成绩相差不大、理科优势不强的考生,更是对选文科还是理科犹豫不决?而上海高校
现在正是高二学生面临文理分科的时刻,尤其是一些文理成绩相差不大、理科优势不强的考生,更是对选文科还是理科犹豫不决?而上海高校近几年招生的现实是,每年理科的招生数远远大于文科数,各批次的录取控制线以及各高校的最低录取线也明显是理科要低于文科,选文科是否就意味着吃亏了呢?记者采访了高校、高中学校、部分区高招办人士,听听他们的说法。
[现状一览]选文科比例在上升,竞争激烈
通常在高校招生中,理科生招生数要远高于文科生。这样一来可能就带来一种后果:大量选文科的学生只能竞争很少的文科招生名额,也许分数考得不错,但未必能上理想学校。从今年秋季高考的一组数据就可以发现,报考文史类的有40790余人(单报高职专科的文科考生3790余人),占报考总人数的41.7%;而报考理工类的有57010余人(单报高职专科的理科考生3320余人),占报考总人数的58.3%。但高校在上海招生文科的比例却只有30%左右,很明显,选文科的学生竞争更激烈。而上海报文科的比例这几年一直在上升,已经从10年前的20%左右上升到现在的近42%。而2007年高考生报考文史类的占报考总人数的44%左右,报考理工类的则占56%左右。
从市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数据看,全国大多数高校在上海招生均理科生多于文科生。华东师范大学招办主任周鸿就表示,华东师大这几年理科生的招生数都高于文科生,一般比例是3:1,学校目前只有历史和思政专业只招文科生,其他几乎所有专业都是文理兼收,兼收专业的理科生与文科生的比例一般也在2:1左右,对文科生也没有任何优待。而如上海交大、华东理工、同济大学等偏理工的一本高校,绝大多数都招理科生,文科招生的比例更少。文科趋热的直接原因是许多考生觉得文科好考造成的。周鸿分析,文理分科是中学生在高中阶段最重要的选择,大多数学生升入高一就开始考虑这个问题了,尤其是今年开始实行平行志愿录取,完全按照分数来排序录取,进入重点大学的竞争就更激烈。在以高考分数作为大学录取依据的制度下,每年的大学文理科录取分数,对高中生的科目选择造成了很大影响。在大多数一本高校中理科最低分数线往往会高于文科线,这样造成很多理科不拔尖的考生转向文科,但考试的结果却是未必能上到理想学校,因为文科考生太多了,竞争就更厉害了。
[高校想法]招生计划能否适当向文科倾斜
各高校的招生负责人均表示,从高校选拔人才角度而言,还是希望招到基础扎实的学生。相对来说,理科生比文科生有优势些。而且由于现在高校开设的专业多是根据就业这个出口来定的,从就业市场来看,理科生的就业更容易些,为此现在高校的一般偏理工科专业都比文科专业多。
复旦大学在向文科倾斜的方面就走出了第一步。以复旦博雅杯为例,往年高校选拔优秀生尤其是保送生选拔更倾向于理科优秀生,而文科专业招收到的考生很多并不对人文学科感兴趣。因此,在高中学生中,对那些对人文学科专业有强烈兴趣并有这方面特长的学生进行筛选的博雅杯人文知识大赛应运而生,给很多偏科的学生增加了升入名校深造的机会。
[中学建议]选择文理要扬长避短
对于选文科会吃亏这种说法,上海交大附中副校长王铁桦认为有失偏颇。他说:据我们了解,这几年文理报考人数与招生人数还是比较均衡的。他讲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文科的高端分数总要比理科的低。究其原因这是由于文科考试科目的结构决定的,文科高考科目是3文1理,属于理科的仅数学一门。而文科本身的特点导致其高端分不高,因为它有一些主观题,如语文的作文、政治的论述题、历史的论述辨析题、英语的作文题,一般较难拿到满分,像语文能够考到130多分已算是高分了;而理科则有标准答案,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拿满分也不足为奇,如有的年份就出现过数学、物理考卷有很多满分,但同样情况就不大可能出现在语文、政治、历史等文科科目中,因此就导致了文科最高分总比理科低的现象。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