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九次高考十分麻烦
八旬老人九次高考十分麻烦 南京退休老人汪侠,今年80岁了,今年是第九次参加高考了。除去年轻时代的四次正常高考,后五次高考均发生
八旬老人九次高考十分麻烦
南京退休老人汪侠,今年80岁了,今年是第九次参加高考了。除去年轻时代的四次正常高考,后五次高考均发生在2001年高考取消考生年龄限制的制度改革之后。他考了五次,也当了五年名副其实的年龄最大考生,中间还客串了一回大学的旁听生,但却还是换不回一张薄薄的大学文凭。
高考改革时代的偶像
2001年正实施高考制度改革,有关方面取消了高考考生的年龄限制,当年72岁的汪侠成为江苏年龄最大的考生。次日一早,老人的形象出现在南京所有媒体上,并被冠以学习模范,奋斗偶像之类的名词。这真是一个迎合高考制度改革的正面典型,正是时代的需要。媒体竞相赋予他改革符号的价值,不久老人上了央视《新闻联播》,后来还作为新时代、新生活的典型上了《焦点访谈》。
第一次尝试,汪侠只考了160分,对成绩有些失望,并试图寻找理由掩饰尴尬,他说媒体的采访干扰了他发挥。2002年,汪侠再接再厉。复习期间,到汪家的记者络绎不绝,家人只好在门上贴上谢绝来访和高考复习中,保持安静的字条。虽然书读得很辛苦,但成绩仍不理想,总分213分。
第二次坚持报考让媒体觉得老人不是玩票,执著精神难得,汪侠高考的积极意义再次被空前推崇。中国教育电视台将他的事迹拍成学生七十古来稀,成为当年迎接十六大,在改革创新中发展系列之一。
事情的意义越宣传越重大,当地一家电视台的主持人终于在节目中引用观众的话说:应该有一家高校破格录取他,圆老人一个大学梦。更多媒体由此附和,老人连续两年第一志愿报考的学校南京医科大学,首当其冲地感受到了这种来自舆论和道德层面的压力。
2002年9月,汪侠终于上学了。南医大做了权衡,认为录取汪侠是个双赢,一是提高了学校知名度,二是老人的精神可以带动年轻学生上进。但校方告诉汪侠,只能做旁听生,最多发课程学习成绩证明。
四年的校园时光,汪侠从不迟到,不旷课,只请过一次三小时的假。但是到最后连及格分数对这个七十几岁老爷子来说都已经有点不可企及了,大一英语只考了15分。他自我感觉是懂了,但专业课程跟不上节奏。南医大宣传部的陈部长说。
2006年6月,南医大照例没有给他发毕业证书,老人只能接受,但还是心有不甘。而南京医科大学,或许正是因为这种证书的严肃性,才拒绝了汪侠。一位学校老师说,汪侠的很多课程都没有通过,动手能力又比较差,怎么能让他进入临床实习并毕业呢?那会是什么后果?
汪侠一度十分迷茫。他再度想起了高考。在消停了四年后,2007年、2008年,他卷土重来。但结果让他愈发灰心,2008年高考数学他竟然只有3分。
一个读了4年大学的人,反而考得不如上大学之前,老人有点无法接受。不知道从哪天开始,他觉得这里一定有蹊跷。因为老人觉得有人在搞他,在私下改他的分数。
越来越多的记者发现老人变了,不再是设计中的上进楷模了,也就不和他联系了。无奈之下,汪侠写信给中共中央办公厅信访组说:江苏女足的人可以上大学,丁俊晖可以上大学,为什么我不可以拿毕业证书?
在汪侠看来,他高考和上大学的目的始终是更新知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这是一个学雷锋的事情,如果不让他学习、不让他获得毕业证书,就是不让他为人民服务。他说,这是破坏国家教育改革的行径,在以前是反革命罪,现在则可以够得上危害国家安全罪了。可对方为什么要搞他,他始终无法理解,人家说,唯利是图,这个又没有利。(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