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应试教育?修马桶成浙江高中会考内容(2)
时间:2010-01-21 00:02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次
真希望我省或我市教育部门也出台类似的政策,并切实贯彻落实好,让广大学子受益。 (霞光) 没必要列入会考科目 孩子在家里不做饭,不扫地拖地,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在很多家庭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更遑论做修马桶、
真希望我省或我市教育部门也出台类似的政策,并切实贯彻落实好,让广大学子受益。 (霞光) 没必要列入会考科目 孩子在家里不做饭,不扫地拖地,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在很多家庭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更遑论做修马桶、修水龙头、修灯泡、缝补衣服这些在孩子眼里的“粗重”家务了。究其原因,责任主要在家长身上。现在的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一生出来就被父母、长辈呵护着,此外,很多家庭的夫妻双方平时忙于工作,家务事都有钟点工或者保姆来做,他们自己本身就很少做家务,因而,有很多家长可能想都没想过让自己的孩子要学会这些生活技能,他们平时注重的是孩子智力的开发,参加各种兴趣班:画画、围棋、跳舞、打球;让孩子掌握种种科学技术:上网、科技小发明,或者学会理财,但忽略了生活技能的培养。久而久之,有很多城市的孩子甚至形成一种思想:读书成绩好,长大能赚大钱才有真本事,而修马桶、修水龙头,则是没文化的表现,是低下的工作,是没能力的人才去做的。 现在好了,浙江将修马桶、换灯泡列入高二学生的必修课。可以相信,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学生掌握生活技能的本领将增强,但是,是不是非要列入必修课而且不得免考?这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众所周知,现在的学生、老师已经被高考的指挥棒指挥得团团转,无论在学校还是回到家里,孩子整天都沉浸在题海里面,数不清的习题早已将孩子弄得晕头转向,甚至不少高年级的体育课也是形同虚设,而小学生晚上10点钟还在做作业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在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学生,过早地失去了童真,属于自己的时间越来越少,现在又要将修马桶、换灯泡列成必修课,而且还要参加会考,这就势必在学习时间方面要与其他课目“争一杯羹”,这样一来,学生其他课的考试成绩多少会受影响。 教孩子掌握生活技能,这本来就是家长应该负起的责任,如今这责任让学校来承担,未免本末倒置了。学校可以开设修马桶、换灯泡之类的课程,但把它作为选修课,作为孩子繁重的学习之外的补充和调节,这就足够了,没必要列入会考科目。 (樱子) 新的应试教育? 将修马桶、做凳子、换灯泡等实用性较强的“通用技术”作为高中毕业会考的必考课程,这是高中教育改革的一大尝试。从理论上讲,是一种创新,值得肯定,但在具体操作中,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阻力,一是因为人们的思维定势在作怪,反对和抵触的情况难以避免;二是老师和学生也都需要一个适应过程。 但无论怎样讲,这种改革性的尝试,其出发点是对的,是想把我们的莘莘学子培养成为既有文化知识、又掌握生活技能的新时代人才,而不是培养只懂得读死书而不懂得怎样生活的书呆子。我们常说,学海无涯,显然,知识是永远也学不完的,书本知识如此,生活知识亦然。在日常生活中,除了修马桶、做凳子、换灯泡等之外,其实还有其它许多技能也很需要我们好好掌握,如煮菜做饭、浆洗衣物、抢修电路、维修电器、抢救火灾、家庭护理、事故的防范与急救,等等,似乎样样都很重要,不分彼此,如果不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必要的时候就往往会束手无策,处处被动,只得依赖他人帮助,但考试的内容毕竟有限,不可能样样都考,因为时间不允许,精力也不允许。除了考试,还有没有别的办法? 改革者的初衷本来是想引导学生走出应试教育的圈子,迈向素质教育的广阔天地,但如果圈定几门“通用技术”大考特考,无形中又形成了新的“考试指挥棒”,指引考生们一门心思向着锁定的目标奋斗,而荒疏了非必考的生活技能。一言以蔽之,在一定程度上,这似乎是由旧的应试教育走向另一种新的应试教育。 (周小权)
别再给孩子压担子 从今年9月开始,修马桶、换灯泡等将成为浙江高中生的必修课之一,并美其名曰“通用技术”,且作为省会考科目,不得免考。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生存技能、创新精神这个角度来说,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通用技术”,笔者认为很有意义,这是对“高分低能”的“宣战”。但是,笔者认为,将这些“通用技术”作为省会考科目,就没有必要了,甚至觉得,这是以素质教育的名义给孩子压担子。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相关专题:北大中学校长推荐制利弊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