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学心理学专家:高考前如何适度放松调节
时间:2010-06-04 16:45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次
高考前如何适度放松调节,营养学心理学专家道出新意不同个性考生调整方式各异考前适当放松有助顺利迎考 2010迎战高考 高考
高考前如何适度放松调节,营养学心理学专家道出新意不同个性考生调整方式各异考前适当放松有助顺利迎考
2010迎战高考
高考在即,考生如何做好身心调节,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今年记者采访的营养学和心理学医生却讲出了新意思,比如教你如何认清自己的个性特点,进行心理调适;做到均衡饮食,就没必要吃任何提神养脑的保健品、功能饮料;考前每餐必吃主食,这才是能量的主要来源;为避免晕场,早餐一定要吃等等。
吃保健品加重肝肾负担
孩子在高考冲刺阶段身心消耗很大,家长们都会让孩子吃点养脑、提神的保健品。中山大学附一院营养科主任方仕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坦言,这种做法真的不可取。孩子只要一日三餐均衡饮食,就完全没有必要吃任何保健品,因为过多的营养素反而会加重肝肾的负担。还有些学生相信“功能饮料”、“能量饮料”会有利于自己的发挥,也提前准备了不少,方仕认为这样的饮料里面主要是糖,可以有心理暗示的效果,但一定不可能有神奇功效。
如何才算是均衡饮食?他以一名普通高中生为例,每天至少吃6-8两主食,要有一个鸡蛋,一杯牛奶,3-4两鱼肉,2两左右的鸡肉或猪肉;最好还要吃点豆制品,植物蛋白与动物蛋白相搭配效果最好,还要有一斤左右蔬菜,一至两个水果。这其中,牛奶和水果可以作为加餐。有晚睡习惯的学生可以吃夜宵,内容要少而精,比如面条里加鸡蛋和青菜,或牛奶麦片。
他提醒,无论在家吃还是在外吃,都要避免两个误区,一是只吃“菜”(往往是很多肉)不吃“饭”,其实主食非常重要,提供我们能量需要的55-65%,主食是每餐都要吃;二是吃很多鱼、肉、蛋(虽是菜式花样很多,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蔬菜吃得少。
早餐必食烹调力求多样
都说考试前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有些考生家长有疑问,说,孩子一贯的口味特别,比如嗜辣,这时需不需要改?方主任建议这样的饮食偏好没有必要改,考前或考中心情紧张,考生往往胃口较差,吃些辣的反而可以开胃,刺激食欲。
还有的考生陷入另一种纠结中,说自己从来不吃早餐,一吃反而觉得困倦,是否也不需要改?方主任说,早餐是一定要吃的,不吃早餐易发生低血糖,考生在紧张时血糖的消耗更多,很多人出现晕场部分是与不吃早餐有关。几乎每个人吃完饭后都会觉得困倦,这是很正常的,因为这时的血液主要集中于肠胃,等消化食物后血液供到头部情况就会好转,不过只要在考试前一个小时吃完早餐就可以避过这段困倦期,不会影响考试发挥的。
同样早餐仍要注意均衡的问题,避免“牛奶 鸡蛋”的吃法,要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都有,这听起来复杂,吃起来并不难,比如菜肉包就可满足这些需求。
这期间,不少考生的家长专门请假在家“煲汤”,方主任提醒此时考生的食欲比较差,家长做饭不要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认为什么有营养就做给孩子吃,要多照顾孩子的口味需求,菜的品种、烹调方法都可多样化。
根据个性进行心理调节
关于临考前的心理调节问题,羊城晚报记者采访了广医三院心理门诊的周伯荣主任。他说许多考生都知道放松的方法、保持适度紧张是必要的,这些他就不细讲了,他重点谈谈考生如何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进行临考前的准备。
执着型个性。这类学生在体力许可的情况下,会对自己的目标执着追求,复习也是这样,不要其他人督促、提醒。但这种个性的学生有时会高估自己的水平,他们在考前复习时易过于肤浅,需要旁人给他提醒,加强对难点、重点的准备。
文弱型个性。这类学生易低估自己的水平,总认为自己很多还没准备好,会反复复习很难的内容,其实他们往往已经有比较好的基础了,考前只需复习些基础问题及较简单的内容。做些简单的题,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相关专题:北大中学校长推荐制利弊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