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高校计划在粤建分校家长学生反应平淡(2)
学生 六成学生表示不考虑港分校 对学生来说,面对这些年师兄师姐大学毕业就业难的困局,现在的高三学生也非常理性,不会轻易选择一家没有办学成果的分校。据悉,目前港校与澳高校内地招生是全国统招加面试。三所港
学生
六成学生表示不考虑港分校
对学生来说,面对这些年师兄师姐大学毕业就业难的困局,现在的高三学生也非常理性,不会轻易选择一家没有办学成果的分校。据悉,目前港校与澳高校内地招生是全国统招加面试。三所港校建的分校以及澳门大学新校区,将来招生或将继续沿用该模式。据近年港校,包括香港浸会大学与北师大办珠海办的国际学院招收内地学生批次线分析,能够就读分校的大部分学生水平在二本与一本之间。据记者调查,在是否选择港校或分校上,华师附中一些学生会到香港高校亲身感受学校氛围,了解所感兴趣专业的教学设施设备与师资力量,并与国内相同类型的大学专业配套相比较,若经济实力允许,且港校在专业配套上比内地高校好才会选择港校或者分校。相反若不及内地高校的学习环境,则会放弃港澳高校选择内地学校。
对此,记者抽样调查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广雅中学、执信中学、九十七中学、广州市第三中学部分高三、高二学生获悉,50%的学生表示会关注“港校在粤建分校”。华师附中高三(8)班马明表示,他更在意大学间的比较,这些比较包括方方面面,不一定是拥有港校背景。8%的学生表示专业比学校更重要,会依据个人兴趣选择专业成熟的学校,而不一定是港校分校。但是,对于澳门大学珠海新校区,有三成学生表示因为澳门大学是新校区,办学重心会在新校区,其师资与各项专业配套都将到珠海校区,因此会支持并考虑澳门大学。
家长
高兴费用减半,担心学习氛围
王女士的孩子是省实在读高三学生。对于港校在珠三角地区建分校,王女士表示虽然这让孩子的选择更多,但她还是建议孩子去香港读书。王女士认为,尽管香港高校表示学生毕业可以拿到内地、香港双料学位证书,费用也有所减少,但她仍担心分校的国际化氛围、文化传统等有别于总校。“香港高校的国际化,最重要的是一个文化氛围,一个对不同文化的包容态度,而分校的学生可能更多的来自内地,大家的文化背景都相似。”
王女士表示,另外一方面,选择去香港上大学,也是考虑就业。香港城市综合竞争力高,如果孩子在香港上学,可能因为人脉圈子、地理优势等留港就业。
在媒体工作的于先生,儿子今年上高二,就读于广州市第三中学。他告诉记者:“港澳高校设立分校对于老百姓来说是好事,有了更多的优质学位可以选择,而且比香港低廉的学费尤其适合像我这样工薪阶层,我会支持我儿子报读分校。希望将来有越来越多世界知名高校到中国、到广东办分校,这说明我们的国家,说明广东开始具备国际化办学的条件和环境。”
据悉,由于在内地住宿和生活费用低于香港,就读港校高额学费存在下降空间。以香港浸会大学以及该校与北师大在珠海合办的联合国际学院为例,同是内地生申请,若到香港本校就读,学费每年7.5万元,校内住宿费用每人每年约需港币11万~12万元。若到珠海分校就读,学费每年5万元,校内住宿费每人每年约需6万~7万元。也就是说,费用下降了一半。
业界
短期难以发挥品牌效应
“港校在广东开设分校,与现今广州中学“名校办民校”或许有些类似。”多年从事广州高中教育管理与民办学校教学管理研究,广州育才实验学校校长李统耀指出,港校分校也是名校开办的学校,但是是否会出现广东“名校办民校”的品牌效应,就难以预测。首先,学校性质不同,导致的办学结果必然不同。广州的“名校办民校”是基础教育,在中国特定的升学教育环境下,办一所中学最重要的是确保其升学率,而确保升学率应用名校的办学理念与教学管理体系容易实现品牌效应,易被学生家长接受,其招生也会招到理想的学生。但是,三所港校都是大学,大学教育与中学不一样。大学教育更加注重学校的底蕴、办学环境、专业师资水平,培养的学生4年后直接面向就业市场,没有一个如同中学的“升学率”来判断其培养学生质量的标准,很难在短时间形成品牌效应,吸引学生家长。尤其是在师资上,分校的师资是否会像港校一样聘请到来自世界各行业的顶尖人才?许多内地学生选择港校一个重要原因是冲着专业授课老师的学界地位、行业影响力,希望读完本科继续攻读这些大师的研究生甚至博士。(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