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资讯 > 各地资讯 > > 新闻动态 > 文章正文

湖南高考特别报道:专家解读语数高考新变化

时间:2010-01-20 17:58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红网3月14日讯 (潇湘晨报记者胡力丰欧阳璇子)为服务全省47.2万高考考生,让复习更有的放矢,晨报在第一时间,请长沙市一中、雅礼中

  红网3月14日讯 (潇湘晨报记者胡力丰欧阳璇子)为服务全省47.2万高考考生,让复习更有的放矢,晨报在第一时间,请长沙点击查看长沙及更多城市天气预报市一中、雅礼中学、长郡中学等省内知名省示范性高中的高三老师进行考纲解读,为考生备课支招。

  语文:试卷结构、题型、赋分有较大调整

  “湖南《补充说明》对2006年试卷结构、题型、赋分作出了较大调整,这是值得倍加关注和高度重视的。”任教23年、历年担任高考指导丛书编委的雅礼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张世程如此介绍。

  1.前三大题为单项选择题,即“客观题”,其赋分由2005年的42分减少到36分;而后四大题为其他题型,即“主观题”,其赋分由2005年的108分增加到114分。这意味着将更加强调语文能力的考查,“主观题”的6分加在现代文(文学类)阅读和鉴赏上,要求考生在阅读鉴赏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理解、领悟、鉴赏和评价。其中“现代文阅读”增加了1道题,赋分增加了5分,而“文章赏析”则“独立为第六大题,并增加1分,更加强调这项考查,而且明确“‘文章赏析'不是简答,也不同于小作文,它是对考生阅读与表达能力的综合考查,重点应落在赏析上”,其实是要求作初步文学鉴赏和评论。文学素养固然是靠长期积累和修养形成的,但在迎考复习过程中,适当多读一点精短的现代散文和小小说,保持甚至提升一种文学敏感力,并结合做一些适当的训练,注意答题的套路和方法,积累一些相应的经验,这也是行之有效的和十分必要的。

  2.《补充说明》说:“第一大题语言知识及运用,由2005年(湖南卷)的6道小题,调整为4道小题。”这并不意味着大大减少了对“语言知识及运用”的某些考点的考查,除了“识记中国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和代表作”“识记外国重要作家及其国别和代表作”“识记文学体裁常识”即“文学常识”仍然不列入今年考试范围以外,其他考点都可能会涉及,某些体的综合性可能更强。比如“实词”(包括“熟语”)和“虚词”可能整合为一道题,其题型可以是选词填空,也可以是辨析正误;还比如“简明、连贯、得体”可以渗透到“辨析病句”题中考查。鉴于这些,一方面,我们对于各考点各知识点都应全面复习,不可偏废;另一方面,我们要适当做一些具有一定综合性(比如上述情形)的练习题。此外,即使是文学常识,虽然明确不考,但是当了解一些,对于古代诗文阅读和鉴赏都不无裨益。

  3.《补充说明》说:“写作题,将继续限制文体。”一方面,这也并不意味着只能写纯粹的甚至“八股式”的议论文或记叙文,须知,议论性散文或记叙性散文不仅符合文体要求,而且更能体现“个性色彩”;另一方面,我们确实要增强文体感,注意各种基本文体尤其是议论文和记叙文的基本功训练。

  备考建议:读写练思四方面相结合

  张世程认为:临近高考,各种模拟试题可能铺天盖地而来。我们固然要适当做一些模拟题,而且近三年的高考题不妨做一点或读一点;但不能只是一味做题,千万注意,语文学科自有它本身的学科特性,很有必要保持一种轻松从容的心态,从多个方面努力应对语文高考。

  对于古典诗文,应高度重视课本,除了背好课后要求背诵的篇章特别是唐诗宋词以外,对于一些经典文言文,史传文如《烛之武退秦师》《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信陵君窃符救赵》,古代散文如《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登泰山记》《赤壁赋》等(选读的课文应视自己情况而定),应该精读,弄懂弄通,并努力实现知识迁移。

  课外阅读仍是不可或缺的,哪怕是练习或考试中,对于所选古诗和现代文学作品,笔者也主张先不看试题,不带功利的静心阅读,“披文入情”,在整体上感受和把握,再逐步走完解答过程。或者,阅读鉴赏题不能全部做下来,那么即使读一读所选文章也是好的。临考前读一点高考优秀作文作为借鉴固然是应该的,但更要注意多关注人生与社会,积累和整理一些素材,多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和由表及里的探究,努力提升思想的穿透力和表达的征服力,特别重视作文的模拟考试,尽可能彰显自己的“个性色彩”;并且听好讲评,注意与同学交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总结和提升。(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1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