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寒假将至 高考“拼命班”引争议
时间:2011-01-05 10:48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次
2011年元旦刚过,各个学校都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本校的期末考试,考试结束以后,寒假即将到来。省城各家培训机构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2011年元旦刚过,各个学校都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本校的期末考试,考试结束以后,寒假即将到来。省城各家培训机构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他们纷纷瞄准了寒假这个培训黄金期,推出了一系列诸如“中()复习班”、“初高中同步衔接班”、“单项班”等,一场激烈的寒假生源争夺大战正在火热上演。而在培训学校推出的众多培训班当中,某知名培训学校的高考“拼命班”引发了争议。很多教育界人士都不禁要问:“培训学校!你究竟要让孩子拼命到几时?”高考“拼命班”与国家所倡导的“素质教育”是否本身就存在着矛盾呢?何况,世人已有共识:人生创业的路很多,不一定都要挤高考这座“独木桥”。
A 强烈的宣传攻势下家长很担心效果“春节诚可贵,高考价更高,若为大学梦,‘拼命班’必报”。这是该培训学校打出的诱人口号,对于这样的宣传攻势很多学生和家长难免会心动。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情况,2010年12月31日下午记者以高中学生家长的身份来到位于大东门附近的该校分校区,培训咨询点的工作人员很热情地接待了记者,并积极推荐他们的各类培训班,高考“拼命班”则成了他们重点推荐的培训课程。与记者一起前来咨询的还有一对学生家长,他们在了解了相关情况之后,就帮自己的孩子选择了一个培训课程,并很快交了钱,但是他们也很关心培训班课程往年的效果,工作人员则更多的是敷衍。在记者询问这样的高考“拼命班”办了几年,效果如何时,他们也说不能保证。效果不能完全保证,标语却很诱人,20-30个课时,动辄就是四五百元的不菲价格!这也是记者在采访当中许多家长最关心的问题。B 报了高考“拼命班”也是无奈之举合肥市卫岗中心小学校长徐翠银的孩子今年上高二,对于培训学校推出的高考“拼命班”,她有着自己的看法。她向记者表示,作为一个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的人,并且也是孩子的家长,自己深刻地体会到现在的社会大环境下,孩子的升学压力巨大,课堂教学的知识有时很难被学生很好地吸收,这样的话许多培训学校就纷纷瞄准商机,五花八门的培训班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家长们为了孩子能够更好更快地提高成绩,有可能就会选择类似这样的高考“拼命班”,但是这种培训班的效果究竟如何则很难验证,这就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了。“我的孩子现在就读于省城一所寄宿制的省级示范高中,我认为,每个老师的课堂教学都会有自己的风格,他们也更加了解每个孩子的学习状态和情况,对于孩子的教学自然也就更具针对性。高考‘拼命班’虽然宣传的是名师教学,可是它未必适合每个孩子。另外这种培训班将上课的时间安排在大年初一到初五,这段时间本该是家人团聚的时间,如果还让孩子去这样的‘拼命班’,可以说是对孩子不是很合适。家长们不妨将孩子短期的强化培训转换成长期的学习习惯和意志力的培养。”徐校长告诉记者。记者发现很多家长都和徐校长有着较为类似的看法。C 高考“拼命班”与素质教育的精神不符在不久前举行的合肥市高中教学工作会议上,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金燕特别强调了高中教育应该重新定位。她认为,高中既是学生才华初露、个性形成、多元发展的关键期,也是拔尖人才培养变人人成才的关键期。要重新审视高中教育的定位以及高中教育的价值和功能,转变目前存在的单纯为升学或就业服务的工具化和功利性取向。不能让升学教育伤害了孩子,高中不是高考培训班。而现在培训学校在孩子的寒假和春节期间开设高考“拼命班”则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高中素质教育的本质。合肥师范学院教育系副教授陈宏友表示,高考“拼命班”严重违背了教育教学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培训学校和家长都忽略了学习的主体补课的学生,他们愿意吗?离开了学生的主动、自愿参与,这种补课有效果吗?不排除对个别学生有点作用,但损失得更多,健康的身体、快乐和幸福的童年都没了,有的只是作业和上课,导致学生不仅厌学而且视野和心胸狭窄。再说人生毕竟不是百米赛跑,它是马拉松比赛,暂时领先不代表永远领先,即使临时补课能提高学生一点成绩,相对于孩子一生来说意义不大。(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相关专题:北大中学校长推荐制利弊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