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资讯 > 各地资讯 > > 新闻动态 > 文章正文

高考上线男女比例:15:85 高考为何阴盛阳衰?(2)

时间:2010-01-20 23:00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全校第二名张同婷以561分考取了安徽大学文学院,老师们的评价也是高度一致:非常非常认真! 在沈家巷中学当过多年班主任的杜为付老师和阮开春副校长,对男生、女生学习态度上的明显差别感受都很深。女生们普遍有安

全校第二名张同婷以561分考取了安徽大学文学院,老师们的评价也是高度一致:非常非常认真!

在沈家巷中学当过多年班主任的杜为付老师和阮开春副校长,对男生、女生学习态度上的明显差别感受都很深。女生们普遍有安静、沉稳的心理特征。女孩对外交往少,更用功。无论是平时的早操出勤、听讲的认真程度,还是上课记笔记的习惯,女生都明显好过男生。就连课间,女生都更愿意选择安静地待在座位上,而男生多喜欢出外玩耍。

杜老师告诉记者,学生上高中后基本都住校,每天晚自习必须保证,但每次他“突然袭击”检查纪律时都能发现,交头接耳不在用功的,很少有女生。

社会对外因的争议:现行考试模式更适合女性?

近来的社会舆论关于影响男女生高考成绩的外部因素,可谓见仁见智,不一而足。有专家认为,男女之间并不存在能力上的差异,而是现行考试模式更适合女性。一些专家更加“一针见血”,把如今的考试归结为知识型考试,并斥责这种考试是不科学的、不合理的。因为这种考试侧重于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说白了就是考死记硬背的能力。而女生在这方面更擅长,也比男生更能静下心去贯彻这一要求。所以考试成绩的胜出,只反映了女生考试准备得充分,并不意味着能力高于男生。

对于这一当下最流行的对考试内容和方式的指责,教授高中政治课十多年的沈家巷中学阮开春副校长直接表达了反对意见。他认为就具体的试卷内容来说,应该还是“应用型”的题目占据了相当的篇幅,而且各门科目的试卷中体现对学生能力的要求都很清晰,学生水平高下还是可以通过最后的得分看出来的。

另一位资深的合肥市高中老师则认为,高考文科综合中分值高的大题目,很多都涉及对社会现象的分析,这既是对知识点的考查,也是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考验,还有些题目的答案是开放式的,基本上很难给出标准答案,纯粹靠记忆显然考不出高分。

不过,记者采访中接触的数位高中任课教师都认为,前段时间社会关注度较高的江苏省公布的高考新方案,只考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课,其他课程都通过毕业考试处理,这样的方案显然会对强记能力更强、并拥有语言学习优势的女生更为有利,并会进一步影响到上大学的男女生比例的变化。

有争议也有共识。记者调查所到之处,人们普遍认为女大学生比例的增加意味着社会的进步,其中包括男女平等、包括农民家庭经济能力的提升和对子女教育的重视、计划生育这一国策的正面效应等等。

为建立资助贫困生上大学专项基金,团巢湖市委副书记吴秀丽多次到偏僻的农村进行调研,因为很多需要资助的贫困大学生的家都在偏远的乡村、山村。去年在庐江县(安徽省巢湖市辖)矾山镇一户贫困户家里,她就遇到了令人既辛酸又欣慰的事情。辛酸的是这户人家几乎一贫如洗,除了一台破旧的黑白电视机,再看不到一件值钱的东西。欣慰的是,家里三姐妹加一个男孩,过去顶多是3个姐妹全部让路,只给小弟一人上学,或在3个女孩中选一个机灵点的多读几年书,但现在尽管家里只靠种田营生,女主人身体状况也不好,但父母还是含辛茹苦地撑着4个孩子全部读书。孩子们也很争气,老大去年考上了在当地就业不愁的安庆师范学院;老二洪倩今年更进一步,考上了安徽财经大学,这所在东、中部地区都很热门的学校虽然是二本档录取,但实际录取分数线却比一本还高;小妹和小弟现在分别读高中和初中,很快就要进入众人翘首期盼的阶段。

吴秀丽动情地告诉记者,社会各界资助贫困大学生帮贫困学生的家庭的确减轻了许多负担,但毕竟只是这两三年刚推开,真正要下让孩子、特别是女孩子都能读书成才的决心,还得靠他们朴实的家长。“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读书”,在最偏僻的农村,也越来越成为共识。

一位陆续在几所农村中学任教20多年的老教师告诉记者,过去重男轻女,到了高中,每个班级只有两三名女生,现在每家的孩子不多,在像巢湖这样偏皖南的地区,老百姓的计划生育比较自觉,很多家里都是独生子女,只有一个女孩的家庭,同样延续对男孩培养的“规格”。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1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