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发现清代考生32万字作弊小抄(组图)(2)
夹带留存实属不易 大约10年前,陈先生已慕名找到省收藏家协会,请专家为其鉴定这卷夹带。陈先生说,这卷夹带是书香门第之家的祖上传下来的,至于出自谁人之手已无从得知。 由于年代久远,这卷夹带有部分已残破,边
夹带留存实属不易
大约10年前,陈先生已慕名找到省收藏家协会,请专家为其鉴定这卷夹带。陈先生说,这卷夹带是书香门第之家的祖上传下来的,至于出自谁人之手已无从得知。
由于年代久远,这卷夹带有部分已残破,边上起了毛,颜色也微微泛黄。省收藏家协会专家鉴定认为,这卷夹带内容庞杂,含乡试、会试、殿试等一系列内容,是一考生多次应试之秘笈,这也是迄今为止在海南发现的唯一一卷夹带。
“我国古代考生为顾及颜面,作弊后往往会销毁证据,所以这么多的夹带能够留下来实属不易。”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何翔认为,从笔迹上看,这些夹带应为同一人所写。至于此人作弊后为何要留下这些夹带,目前已无从得知。但这卷夹带的发现,不仅直接见证了我国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黑暗,同时也为学者研究清代科举制度提供了可贵的实物史料。
随着收藏门类的不断拓展,夹带的史料价值已渐渐被人们认可。何翔说,“夹带收藏在我国内地,已渐渐形成规模不小的收藏专题,其形制、式样之多无不令人称奇,成为人们研究科举取仕制度中难能可贵的资料。”
由于量少、私秘、不为人知,夹带收藏有着可遇不可求的特点,所以其价值也在不断攀升。2001年,在北京海王村拍卖公司春季拍卖会上,一件用麻布做成、前后襟上写满小字的中式坎肩夹带,被人以4.5万元拍走,是底价的3倍。另外两张丝质夹带,也在5000元左右被拍走。北京收藏家钱东升有幅薄如蝉翼的绵纸夹带,是早年在潘家园市场花数百元购进的,如今至少价值数千元。
“小抄”折射文化现象
“这卷夹带全部汇集起来,不难看出其间的历史痕迹。”一卷窄窄的小抄,既是藏品,也是科举产物,它折射出我国科考历史上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李有骨说,从字迹娟秀的蝇头小楷上不难看出,作者的书法功力非常深厚,使夹带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再者,抄写的都是古代的经典文献,又使它有了文献价值;更重要的,作者还将对文章的注解抄在夹带内,这其中既有别人的精僻观点,也有作者自己的独到认识,也使它有了学术价值;同时,稀少的存世量又使它有了极高的收藏价值。
细读这卷夹带可以看到,文中有“宝”、“为”、“门”等简体字。李有骨说,这同乾隆以后民间自行简夹带体风格一致。其实,简体字在我国古代民间使用得很早,有史书记载说汉代就有简体字,到元代时简体字已非常流行,只不过不为官方文字。这卷夹带如果出自琼籍考生之手,这说明古代时海南与中原文化一脉相承,同步发展。
此外,夹带内容中有海南大学士丘浚的《大学衍义补》,这在内地考文中极少见,又有力地说明夹带很有可能是琼籍考生所为。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