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普通高考招生章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做好2010年招生工作,选拔符合培养要求的新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做好2010年招生工作,选拔符合培养要求的新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教育部及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招生委员会的有关文件规定,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本章程适用于山东师范大学普通本、专科招生工作。
第二章学校简介
第三条学校名称:“山东师范大学”,学校代码:“10445”。
第四条办学层次:“本科”,办学类型:“公办普通高等学校”。
第五条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是山东省教育厅。
第六条办学地点:校本部(山东省济南市文化东路88号)、长清校区(济南市长清区大学科技园大学路1号)。
第七条学校概况:山东师范大学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济南。建校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植根齐鲁文化之沃土,汲取泉城人文之灵韵,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同发展,谱写了以教书育人、创新发展为主旋律的华美篇章。
办学历史沿革山东师范大学的前身山东师范学院成立于1950年10月,是在原华东大学教育学院和山东省行政干校的基础上组建的,系建国后山东省成立最早的高校之一。1952年院系调整时,原齐鲁大学物理、化学、生物三系同时并入。1958年,学校的体育系、艺术系相继分离出去,建成山东体育学院、山东艺术学院。1970年,学校机关及部分系部迁到聊城办学。1974年,机关及大部分系部迁回济南,同时筹建山东师范学院聊城分院(即聊城大学的前身)。1981年8月,经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更名为山东师范大学。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学科专业齐全、办学层次较高、办学条件较好的综合性高等师范院校,成为山东省属高校的排头兵,进入全国师范院校的先进行列。建校59年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180000多名合格人才。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1000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近4400人。另有成人教育学生12000人,长短期外国留学生200多人。
文化底蕴深厚齐鲁大地素有“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美誉,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是中国教育发展的源头,具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成长在这片文化沃土上的山东师范大学,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改革发展并举,追求科学真理,传承齐鲁文化,培育优秀人才,熔铸了“尊贤尚功、奋发有为”的校园精神,形成了“弘德明志、博学笃行”的校训和“爱国爱校,为人师表,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彰显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学校现已成为齐鲁文化的重要传承地和山东人文学术重镇,为全国、山东省的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科教兴鲁、文化强省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办学条件完备学校分校本部、长清校区两个校区办学。校本部位于风景秀丽的千佛山脚下,环境优美,古朴典雅,学术底蕴丰厚;长清校区湖光山色,气势恢宏,现代气息浓郁。学校总占地面积3879亩(约258.7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0.6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9748.46万元。有各类本科教学实验室78个。有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基础实验室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山东省“十一五”重点实验室5个,山东省重点建设实验室5个,山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有校级实习实训基地330个。图书馆总建筑面积24870平方米,藏书330多万册。建有电子文献检索中心、高速宽带校园教育科研网。校园网光缆140千米,信息点30000个。建有多功能体育馆、田径场、足球场等各类现代化体育设施。学校附属中学、第二附属中学、附属小学都是山东省规范化学校或示范学校,已成为山东省基础教育的名牌学校。
学科门类齐全学校现设有23个学院,68个本科专业,拥有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3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9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九大学科门类。形成了学科门类较为齐全、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相协调、结构合理、特色优势明显的学科专业布局和层次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教育学原理)、17个山东省“十一五”重点学科。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批准的教育硕士、公共管理硕士(MPA)、艺术硕士、体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和工商管理硕士(MBA)等6个专业学位培养单位。设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齐鲁文化研究中心,教育部山东师大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农药、医药中间体清洁生产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精细化学品清洁生产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山东培训中心。设有山东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山东省外语培训中心、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山东省循环经济研究中心、山东省盐生植物工程技术中心、山东省光电磁功能材料工程技术中心、山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山东省信息管理工程技术中心、山东省城市环境安全预警预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知识产权研究与培训中心、山东省清洁发展机制技术服务中心、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基地、山东省文化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地方史研究基地、山东省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研究基地、山东省华文教育基地、山东高校师德建设研究基地、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等19个省级研究、培训机构。(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