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资讯 > 各地资讯 > > 新闻动态 > 文章正文

华东理工大学诚聘海内外英才

时间:2010-08-24 10:11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学校简介  华东理工大学坐落在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上海市,原名华东化工学院,其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00多年前的南洋公学和震旦学院,

学校简介  华东理工大学坐落在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上海市,原名华东化工学院,其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00多年前的南洋公学和震旦学院,是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由交通大学(上海)、震旦大学(上海)、大同大学(上海)、东吴大学(苏州)、江南大学(无锡)等校的化工系合并组建而成的全国第一所以化工特色闻名的高等学府。学校是教育部属重点大学,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的大学,也是国家985创新平台建设的一所大学。   学校现有在校全日制学生2.58万余人,其中在校全日制研究生6360人(其中博士生1215人),全日制本科生17739人。教职员工3600多人,有正副高级职务的教师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10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2名,国家教学名师1名,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3名,国家863计划领域专家2名,长江学者9名,上海市教育功臣1名,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3个,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2个,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1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名。   学校学位授权点覆盖了理、工、农、医、法、管、哲、经、文、历史、教育等11个学科门类,38个一级学科。有58个本科专业,2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0多个硕士学位授权点;设有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目前,拥有7个国家重点学科(按二级学科计)、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0个上海市重点学科。学校有9个国家级研究基地、16个省部级研究基地、2个国际合作科研基地,还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全国6所首批建立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的高校之一。   学校以培育英才,服务社会;注重过程,勤奋求实;协调发展,特色鲜明作为办学指导思想,以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和211工程的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人才强校战略,着力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学科领军人物、学科带头人和优秀学术骨干,努力建设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正处在跨越式大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更多的优秀人才加盟师资队伍,学校将以宽广的胸怀,以海纳百川的态度,真诚期待海内外优秀人才的加盟,携手共创美好的未来!   招聘类别、条件及待遇   1、海外高层次人才   重点需求类别:  (一)化学工程与技术方向。研究领域有:化工流体力学、计算化学工程、产品工程、超分子化工、超细精细化工、有机功能材料和应用有机化学、催化剂工程和催化新材料、炭纤维等。  (二)生物化工方向。研究领域有:生物催化与酶工程、海洋微生物技术、代谢工程等。  (三)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方向。研究领域有:通信与信息系统、制造执行系统、复杂控制系统理论研究与技术应用等。  (四)材料科学与工程方向。研究领域有:高分子材料合成、性能和表征,生物材料,聚合物加工等。  (五)化工过程机械方向。研究领域有:新能源及装备技术、机械工程、动力工程,核工程等。  (六)其他研究方向,如环境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药学等。   应聘条件如下:  具有博士学位,原则上不超过55岁;  在国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国际知名企业担任正教授或相当职务;  从事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经济金融、管理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具有世界一流的研究水平,近5年在重要核心刊物上发表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论文;或获得国际重要科技奖项或掌握重要实验技能、科学工程建设关键技术;  承诺在被批准纳入千人计划的半年内到岗工作,并保证每年在国内工作原则上不少于9个月,特殊情况不低于6个月。   待遇:  享受国家千人计划及地方政府的相关待遇;薪酬面议。   2、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应聘条件如下:  一般具有博士学位,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工作,自然科学类原则上45周岁以下,人文社会科学类原则上50周岁以下,对于直接从海外应聘的高层次人才可根据实际情况略作放宽;  国外应聘者一般应担任高水平大学助理教授及以上职位或其他相应职位,国内应聘者应担任教授或相应职位;  胜任核心课程讲授任务;  学术造诣高深,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重要成就;  具有发展潜力,对本学科建设具有创新性构想和战略性思维,具有带领本学科在其前沿领域赶超或保持国际先进水平的能力;  具有较强的团结协作、拼搏奉献精神和相应的组织、管理、领导能力,善于培养青年人才,注重学术梯队建设,能带领一支创新团队协同攻关。  保证聘期内每年在受聘高校工作9个月以上。   待遇:  在长江学者聘期内享受教育部提供的相关待遇,聘任为学校教授二级岗位。还享受学校长江学者激励岗位津贴每年5万元人民币。学校提供良好的教学、科研工作条件,科研配套经费200万元,并每年提供5名学术团队成员激励津贴15万元人民币。对新进校人员提供120平方米以上的高标准教师公寓或住房补贴50万元人民币,并协助解决配偶工作、子女入学、入托等。   ◆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应聘条件如下:  一般具有博士学位,除了个别学术成就突出的学者外,自然科学一般不超过55岁,人文社会科学一般不超过60岁。  在国外教学科研第一线工作,一般应担任高水平大学副教授及以上职位或其他相应职位;  学术造诣高深,在国际上本学科领域具有重大影响,取得国际公认的重大成就;  保证每年能在国内受聘高校一般工作3个月以上,因特殊原因,最少不得低于2个月。   待遇:  享受讲座教授津贴每月人民币1.5万元,按实际月支付。每年报销一次往返国际旅费。在校工作期间,学校提供120平方米以上的高标准教师公寓。  长江学者聘期已满且考核优秀的享受华东理工大学特聘教授相关待遇。   3、华东理工大学特聘教授、讲座教授   应聘条件如下:  应具有博士学位,年龄原则上在45岁以下;胜任核心课程讲授任务;国外应聘者一般应担任高水平大学助理教授及以上职位或其他相应职位;国内应聘者应担任教授或相应职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人才优先考虑。   待遇:  学校提供良好的科研教学工作条件,聘期内提供 50 -100万元的科研配套经费,除规定的工资、福利待遇外,每年享受校级特聘教授激励岗位津贴6万元;提供公寓住房或住房补贴40万元人民币;配备3名学术团队成员,学术团队成员享受每年人均2万元的激励津贴。同时办理家属随迁、子女入学(托)手续,协助安排配偶工作。  不能全职在我校工作的受聘为讲座讲授,讲座教授每年应工作3个月以上,特殊情况下不得少于2个月。享受讲座教授津贴每月人民币1万元,按实际月支付。在校工作期间,学校提供教师公寓和往返费用一次。   4、优秀学术带头人、优秀学术骨干   年龄一般在45岁以下(人文社科类人才年龄可放宽到55岁),具有博士学位;省部级人才计划入选者、或具有在国外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两年以上留学并取得博士学位或工作经历者优先考虑。  被确认为优秀学术骨干者,根据人才的受聘学科和岗位不同,除享受规定的工资、保险及福利待遇外,享受学校13级岗位激励津贴每年3~5万元,进校后连续三年享受每月300元的博士津贴。学校提供适当的科研启动经费,提供公寓式住房或住房补贴;解决配偶及子女的户口进沪问题,协助解决配偶工作、子女入托入学的问题。   5、优秀留学人员   需求单位与专业类别:  (一)化工学院。专业领域有:化学反应工程、催化剂工程、过程系统工程、流体力学、材料化工、石油加工、油气储运、水处理(江河湖海)、超分子化学、晶体化学等。  (二)生物工程学院。专业领域有:分子酶学及工程、动物细胞培养、生物化工、生物医学、海洋微生物、代谢工程等。  (三)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专业领域有: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精细化工、分析化学(光谱/分离)、生物化学、传感器、生物工程、电化学、表面分析、或生物无机/有机合成、有机合成等。  (四)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领域有: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特种高分子材料合成结构性能、无机材料、金属材料等。  (五)药学院。专业领域有:药物合成、植物保护、中药、药物分析。  (六)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领域有:控制理论与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与通信工程等。  (七)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专业领域有:新能源及装备技术、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安全工程等。  (八)资环与环境工程学院。专业领域有:环境风险控制、环境安全管理、环境工程、煤化工等。  (九)理学院。专业领域有:应用数学、计算数学、该率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基础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理论物理、原子分子物理、光电信息显示等。  (十)商学院。专业领域有:国际商务、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运营管理、物流管理、信息管理、计量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统计学等。  (十一)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专业领域有:人机工程学、新媒体、景观规划与设计。  (十二)法学院。专业领域有: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国际公法、环境法、知识产权法等。  (十三)社会学院。专业领域有:社会工作、社会保障、人口学等。   应聘条件如下:  应具有博士学位,年龄原则上在35岁以下;胜任课程教学任务;有国外研究经历者优先考虑。   待遇:  学校提供良好的科研教学工作条件,提供一定的科研启动经费,具体要求可面谈。  以上详细事宜请访问华东理工大学人事处网站:http://personnel.ecust.edu.cn   应聘办法及联系方式  应聘者将个人主要简历、近五年代表性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目录、被SCI、EI、ISTP等收录情况、获奖证明,以及工作设想和目标等,通过电子邮件、电话、传真等方式与华东理工大学人事处联系。  联系地址:上海市梅陇路130号华东理工大学人事处   邮政编码:200237   联系人:蔡兰坤、朱学栋、崔伟东   电 话:021-64252516 021-64253815   传 真:021-64250328   网 址:http://personnel.ecust.edu.cn   E-mail: rsc@ecust.edu.cn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09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