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就业急需“趟”出新路子
“今年,全国高等院校师范类毕业生总数将超过60万,而整个教育系统提供的用人需求不足25万。当前形势下,我们师范院校按原先的路子
“今年,全国高等院校师范类毕业生总数将超过60万,而整个教育系统提供的用人需求不足25万。当前形势下,我们师范院校按原先的路子走,已不能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急需‘趟’出一条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路子!”哈尔滨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王为正忧心忡忡地对记者说。
日前,记者来到哈尔滨师范大学新校区采访,对师范类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
一增一减造成结构性失业
“由于近年来教师岗位缩减,师范生就业竞争加剧,使师范类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脱节,造成结构性失业。”哈尔滨师范大学学生就业指导处处长张旭东认为,师范类学生就业难,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城镇中小学校合并数目增多,教师需求量锐减。二是各大师范院校的招生规模没有变化,导致累计进入今年就业市场的师范生数量增加。这一增一减,使2010届师范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张旭东告诉记者:“未来12年间,我国18岁至23岁入学适龄人口将减少4000万,如果师生比例保持不变,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将减少100万人,在未来相当长的阶段里,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将更为激烈。”
“另一方面,由于近年来大学生整体就业形势严峻,有保障、工作稳定的教师职业,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报考。同时,我国实行教师资格认证制,面向社会吸纳师资,使得师资来源多元化,部分综合性大学的毕业生逐渐进入教育行业就业,不断分割着原有市场。”
针对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形势出现的结构性矛盾,张旭东说,“目前学校的就业状况是研究生供略大于求,本科生供大于求,专科生供严重大于求;不同专业毕业生供需不平衡,中文、数学、英语、学前教育等中小学基础课程的师资需求量大,而体育、艺术等专业需求不旺;地区之间供需不平衡,近几年,城市的师资需求渐渐饱和,特别是城市小学超编严重,吸纳毕业生的空间非常小,而广大经济欠发达地区、西部边远山区急需大量师资,许多师范生却不愿去任教。”
就业倾向错位形成选择性失业
从3月中下旬开始直到5月份,是每年哈师大集中举行省内招聘会的最火热季节。然而,记者在今年学校刚刚结束的一场毕业生供需洽谈会上得知,近50家省内用人单位前来参会,提供工作岗位800余个,两天招聘时间,签约率不到1%。
对于省内岗位招聘“遇冷”的原因,张旭东分析说,“去年的毕业生在就业地域选择上,有九成以上的学生希望留在大中城市,‘宁要城市一张床,不要农村一幢房’。现实的情况是,大城市、中心城市的学校对师范生的需求很有限,而边远地区又十分需要师范生去充实他们的师资队伍,特别是农村私立学校存在着很大的市场需求,然而,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由于择业期望值较高,往往以一种攀比的心理对待就业问题,追求条件好、环境优、收入高的学校,而不愿意下基层,去偏远、艰苦、急需师资的地区就业,教师流向不均衡,大学生不合理的就业倾向是造成师范类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为何基层有就业岗位不愿去,非要在城里为饭碗挤破了头?哈师大物理系2010届毕业生李艳婷的话似乎很具代表性:“我就是从农村走出来的,最清楚那里的环境,考大学就是想走出来,谁会再回去呢?”
对此,哈师大教师杜海军表示,地方院校师范生对到基层就业存在的诸多顾虑与不情愿也是在情理之中,特别是由于超编,很多用人单位对接收的应届毕业生不能及时入编,只能实行人事代理,使毕业生面临着有岗无编的困境。
调整办学思路促师范生就业
“曾经,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可喜局面,如今,师范生就业的现实危机却逐渐凸显。”王为正感慨地说,“哈师大在连续几年经历大众化教育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冲击,并且濒临就业谷底的时候,适时地对办学思路进行了调整,提出了打造精品师范的战略思想。”(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