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资讯 > 各地资讯 > > 新闻动态 > 文章正文

热辣时评:“高考与学生”到底谁放弃了谁

时间:2010-01-20 23:13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每年到这个时候,总有一些“放弃高考”的例行新闻,读来让人心头五味杂陈。3月28日《重庆晨报》消息说,今年重庆高考报名人数虽有增

  

  每年到这个时候,总有一些“放弃高考”的例行新闻,读来让人心头五味杂陈。3月28日《重庆晨报》消息说,今年重庆高考报名人数虽有增加,但相比同等人口的省市来说,考生仍偏少。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有上万名学生没有报名高考。这些考生多是农村考生,有的迫于无奈拿个毕业证外出打工。此外,严峻的就业形势,也使读书无用论思想在农村蔓延。

  若不出所料,定有一些人会照例站出来教育我们说:稍安勿躁,放弃也是一种美丽!这话看似很有道理,毕竟,高考又不是义务教育,对家庭而言属于一项投资,对学生而言则是选择自由,没有法律规定谁一定要与高考善始善终地爱下去,抽身而出,并不代表人生从此就失重。

  然而,将心比心,脱胎于农村而坐在写字楼里的“我”、畅行于城市生活的“我”,当年也有机会“放弃高考”一下,“我”又做何选择?我只知道,我不乐意,十二分不乐意,就算是以头抢地也要把“高考”这一关过了,因为,对农村孩子而言,这一生,还有比高考更公平更关键的“向上游”的机会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最简单的一个道理。自由是什么?首先是选择的能力,被保障的权益。对一个乞丐说,我尊重你不吃满汉全席的权利与自由,这样的逻辑实在很悖谬,也很残忍。

  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上万名学生放弃高考”的几个特征吧:一者,这些“放弃者”大多是西部地区的农村学生,年年都有类似报道;二者,他们都选择了在高考之前“放弃高考”,好比运动员在开赛之前群体性缺席。如此“放弃”,与其说是“选择”,不如说是“被放弃”更准确。换言之,他们,除了选择放弃,还有选择不放弃的权利与自由吗?

  不久前,温总理提到的重点高校农村生源比例下降的话题引起广泛关注,“事实上,很多农村娃在上高中前就已经退出竞争了。”而《中国城市高中生的家庭背景调查》课题组负责人王雄先生介绍说,农村娃不是从进入大学时才开始减少的。高中前“放弃”一批,高考前再“放弃”一批,大学里的农村学生越来越少,也就越来越“顺理成章”了。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作个体式诡辩,说个别农村学生不读大学也会成为精英,就像养猪也能养出CEO一样——而应该看到,当大批农村学生在高考门前折身而回,“放弃高考”对这个社会的人口结构、阶层流动产生多么严重的固化影响。

  “被高考放弃”实质就是教育不公,是和农村孩子辍学失学一样值得警惕的现象。在开放的公民社会,每个人都应获得在不同阶层中垂直流动的机会,任何一个阶层的成员,都不是“命中注定”要在父辈的身份中继承其角色定位终其一生。这种流动性是社会活力的源泉,也是公平效率的保障。如果教育越来越精英化,价码与数量越来越高门槛,那么,“龙生龙凤生凤”就将成为弱势群体摆不脱的梦魇,发展机会的公平就将成为悬在头上的玻璃天花板。

  高考与我,谁被谁放弃?弄清这个问题,我们才不至于陷入口水的争执,而应该寻求积极政策,让所有“放弃高考”者真正有资格大声说“不是我不能,而是我不屑”!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1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