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难脱户口羁绊 非京家长呼吁取消户籍限制(2)
来自江苏的张女士的女儿通过电脑推优,就读清华附中初中部,她对记者说:“我女儿成绩特别优秀,我希望她从初中部直升高中部,然后考,按照现在的成绩应该没有问题。可是没有户口让我大伤脑筋。为了孩子将来能顺利
来自江苏的张女士的女儿通过电脑推优,就读清华附中初中部,她对记者说:“我女儿成绩特别优秀,我希望她从初中部直升高中部,然后考,按照现在的成绩应该没有问题。可是没有户口让我大伤脑筋。为了孩子将来能顺利在京高考,我甚至打听能不能把孩子过继给有北京户口的朋友”。
而对于绝大多数农民工的孩子而言,初中就是北京基础教育所能容纳他们的极限,必须面临回原籍读高中,或者在北京带着高额赞助费四处找学校接收的选择。
来自温州农村的丁璇6岁来京,去年中考考了527分,按分数能上北京最好的高中。可是由于没有北京户口,母亲章冬翠跑了几十家高中,赞助费都要4万以上,就在绝望时,二十二中破格收下她。全年级只有两名外地生。
韩桂兰是向北京市教委递交《关于小升初不分户籍电脑派位统一录取的建议》的家长代表之一,得益于海淀区小升初的政策,她的孩子顺利地被电脑派位到地质附中。没高兴多久,她又开始担心孩子读高中的问题。她苦笑着说:“按现在政策,我交不起高额赞助费,三年后孩子只能回老家读高中。北京什么时间能为我们的孩子敞开高中大门呢?”
媒体人黄钟把没有北京户口的外来人员称为北京的“移民”,谈到“移民”的孩子,他说:“没有北京户口,面对高考,清华工科博士和小摊贩的孩子的权利都是一样的有限。”
难产的改革时间表
张建党从安徽来北京工作已有16年,读初三的儿子马上面临中考何去何从的难题。他对记者说,数百万外来人口到北京工作、生活很多年了,也一直在纳税,“我们作为纳税人,有权利享受公共服务。”
知名律师许志永也表示:“这座城市接受非京籍人士多年来的贡献,却在高考时无情地抛弃了他们的孩子。北京不是没有容纳这些孩子的空间,令人痛惜的是这几年人口在不断增加,但是教育资源却在减少,外地孩子在读高中、参加高考时被无情地拒之门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研究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10月北京发布《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征求意见稿),“制定和完善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本市高中教育的办法”被列入议事日程。这项政策如能尽快落实,将是一个重要的进步。不过,《征求意见稿》却只字未提他们高中毕业后如何参加高考的问题,也没有给出具体时间表。
外来人员子女在流入地难以参加中考、高考,是个全国性问题。作为接纳方的地方政府也有苦衷:一旦允许非本地户籍孩子在流入地参加中考、高考,会有大批人涌入,届时城市急剧膨胀,高考优势将不复存在,教育资源也会面临不足的难题。
户籍和地方保护这两大壁垒难以突破,要求地方政府放开教育资源,容纳外来人员子女持续就学的压力,困难重重。
有家长认为:“户籍待遇的不公,导致考学分离,会给孩子留下严重的心理创伤。为数众多的城市新公民的孩子应该和父母团聚,在流入地读书高考,这是政府不容回避的义务。”
教授熊丙奇表示,“消除地方政府的顾虑”,是国家探索建立新的流动人员子女求学管理制度的关键点。
记者就此问题采访社会学教授段成荣,他认为,“这个问题非常复杂”。我们现在的很多改革都是这儿碰碰,那儿碰碰,缺乏系统的规划,取消高考户籍限制需要国家对户籍管理、高考制度等进行整体的改革、设计,单靠某一地方率先突破很困难。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