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资讯 > 各地资讯 > > 新闻动态 > 文章正文

教育专家质疑校长实名推荐不见偏才怪才

时间:2010-01-28 13:44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自主招生试行“中学实名推荐制”,首次试点陷入尴尬处境。湖北省三所校长实名推荐上的5名学生均在成绩最优秀学生之列。这引起有关



  



  自主招生试行“中学实名推荐制”,首次试点陷入尴尬处境。湖北省三所校长实名推荐上的5名学生均在成绩最优秀学生之列。这引起有关专家的担心:在社会公众事关教育公平的疑虑下,北大的校长实名推荐政策只能导致矛盾下移,在巨大压力下,如此自主招生难有“自主”,难以产生理想的政策效果。

  现状

  实名推荐表尖子生集结

  北京大学自主招生试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首次试点陷入一种尴尬处境。因为推荐名单陆续公布后,显示大多数人仍以分数论英雄,质疑之声不绝于耳。

  除了江苏无锡天一中学班年仅14岁的洪欣格以“写作水平突出”引人注目外,湖南、河南、陕西、吉林和重庆等地中学推荐的学生,无不是各自学校公认的分数尖子生。难见偏才或怪才脱颖而出。这是否偏离了改革初衷?“校长实名推荐”究竟该推荐什么样的?

  北大招办日前称,“实名推荐制”是自主招生的方式之一。推荐中学须在本校内对推荐学生的信息及推荐理由进行公示;北京大学在北大招生网上对获得资质的中学、校长及推荐学生、推荐理由进行公示。

  怪才难界定校长压力大

  “在舆论的关注和压力下,推荐一个‘怪才’需要非凡的勇气。”南京一所不愿具名的名校校长表示,“什么是怪才?单科成绩优秀,学科竞赛获奖,还是创新能力突出?似乎很难具体界定。”

  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张红霞说:“究竟选拔全才还是偏才,应该把选择权交给中学校长,社会不应给他们造成太大压力。”

  支持

  怪才选拔也得看成绩

  南京师大附中副校长周俊表示,推荐试点的第一年以稳为主,偏才怪才的选拔也需建立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南京师大附中学生匡超说:“我觉得,中学校长举荐学生到北大是输送优秀人才,而不是对文化成绩不够的人助学加分。”

  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谷力表示,实名推荐制在许多国家实行,完善的信用体系是运行良好的保障。“一项改革措施,不可能只有益处没有弊端,关键是以善意的眼光看待它,以严格的要求执行它,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它。”

  批评

  北大将难题踢给中学

  浪费指标锦上添花

  教授乔新生认为,目前这些推荐的学生完全可以自己考上国内顶尖大学,这样的推荐,浪费指标,只是锦上添花,不能产生推荐政策的应有效果。乔新生认为,这样是把难题踢给了中学,不是权力下放,而是矛盾下移。

  北大有自我炒作之嫌

  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涂艳国教授称,北大的推荐制有自我炒作之嫌。“即使推荐成功也只能降30分,像出了多本小说的少年作家蒋方舟这样的考生,校长不敢推荐;写出古体长诗的考生周海洋,推荐了也没用,因为他的分数差得太远。这样四平八稳的推荐意义不大。”

  阳光公示难挡权力寻租

  江苏省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张扬生认为,推行这样的改革“形式重于内容”;而且即使有着阳光公示制度,也难以防止权力寻租的现象。南京一所名校校长说:“一旦所谓的怪才获得推荐,肯定将面临公正性质疑,背后是不是有黑幕?是不是怪才谁说了算?”

  建言

  应推荐考不上的

  我认为,要推就应当敢于推那些正常是考不上北大的,但又有特长、有个性、有潜质的学生,甚至是偏才怪才。有责任就是要担风险,高中校长不用担心因依据一定标准推荐的人不被选中而浪费指标。二是北大要敢于担风险,你认定的人才苗子,也可能培养不出人才来,而不是担心社会的各种争议。——赵振宇教授

  小打小闹不如降200分

  作为对于中国高等教育有影响力的,北大改革的步子应当再大一些,要拿出当年蔡元培的气概来,现在这样小打小闹,意义不大。对于看中的特殊人才,学校应当降低门槛,降个200分又如何?(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09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