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资讯 > 各地资讯 > > 新闻动态 > 文章正文

北京师范大学计划招收本科生2200人 其中北京117人(4)

时间:2010-01-26 19:59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还有活跃在百家讲坛的年轻学者王一川(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于丹、康震教授等。 ●拥有专任教师1600余名,其中教授554人,副教授576人,高级职称人数占70%;具有博士学位的占78%,比例居高校前位。 2) 科研实力雄厚

  ●还有活跃在百家讲坛的年轻学者王一川(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于丹、康震教授等。

  ●拥有专任教师1600余名,其中教授554人,副教授576人,高级职称人数占70%;具有博士学位的占78%,比例居高校前位。

  2) 科研实力雄厚、在全国具有较高学术地位

  ●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其中共建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7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5个、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7个、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唯一的高校蛋白质组学研究院。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势突出。2003-2008年,获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8项,获准数量在全国高校中名列第2位。2001年-2008年,获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立项151项,立项数名列全国高校第一。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经费显著增长,2008年突破6000万元。近年来,科研成果突出。2001-2007 年,我校以第一作者署名发表CSSCI论文 10462 篇,发文量在全国高校排名第三位。在教育部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评选中,我校获奖总数名列第2位;在教育部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的26项一等奖中,我校获得3项,居全国高校第2位。

  ●北京师范大学是国家科技创新的一支重要力量。十五以来,共获准主持国家级科技项目(课题)732项,其中,有7人次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国家重大科学问题研究计划和国家973项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643项,国家973项目课题27项,国家863计划课题30项。200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获准率为36.4%,在全国面上项目获得资助2000万元以上单位的资助率排名中,名列第2位。十五以来,理工科年均到位科技经费逾亿元,其中,2008年达到2.6亿元。十五以来(截止到2007年),被国际三大检索机构SCI、EI、ISTP收录科技论文5004篇,其中,被SCI收录论文2815篇。200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

  ●北师大即有基础研究,也有应用,这些应用领域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等密切相关。

  比如,在国家发展规划与政府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主持教育部委托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修订工作,主持起草《教师教育条例》,主持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有关章节。在国家重大教育发展规划如《2020年中国教育发展纲要》、《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等,国家法律法规如《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学位法》、《班主任工作条例》等的论证和修订过程中,我校参与教育专家最多,发挥作用突出。

  如学校的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其研究的遥远感知技术,在人类活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实验室承担有中法合作项目:地表反射的方向性与偏振;欧盟国际合作项目:从模拟VGT数据中提取地面目标的BRDF信息和BRDF模型验证研究;日本国家宇航局和联合国技术开发署联合设立项目:用AVNIR和POLDER产品对崎岖山地植被的动态监测;美国国家宇航局(NASA)项目:热辐射方向性模型。从这些国际合作项目,可以看出其领先地位。

  如学校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我国这一领域仅有的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以研究学习的本质--大脑改变的过程,即脑的可塑性为目标。

  资源、环境问题是21世纪备受世纪各国关注的重要问题,我国在这一方面也高度关注。北师大在这些领域的研究具有较高水平,作为首席科学家,承担多项973项目。

  3) 教育资源丰富、教学质量全国领先

  北京师范大学所拥有的一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一直得到学术界、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的肯定。

  ●拥有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个: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5个: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地理学;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09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