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考北京卷命题综述(文综)
2008年是北京文科综合自主命题的第五年,是进一步探索具有首都特色高考命题新思路的关键一年。命题在坚持依据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
2008年是北京文科综合自主命题的第五年,是进一步探索具有首都特色高考命题新思路的关键一年。命题在坚持依据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前提下,渗透新课程理念,在测量目标、命题立意和背景材料的选取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试卷结构合理,难度适中。今年共有33196人报名参加考试,删除零分考生,我们对其余考生的考试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主要数据详见下表。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卷数据统计简表
满分 | 最高分 | 平均分 | 标准差 | 方差 | 难度 | 区分度 |
地理 100 | 94 | 53.74 | 15.50 | 240.19 | 0.54 | 0.91 |
历史 100 | 98 | 56.93 | 16.37 | 268.01 | 0.57 | 0.92 |
政治 100 | 86 | 49.47 | 14.58 | 212.72 | 0.49 | 0.90 |
全卷 300 | 266 | 160.14 | 42.26 | 1785.73 | 0.53 |
政治
2008年北京高考政治试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命题视角开阔立意高远。在坚持能力立意的命题思想指导下,较好地处理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创新的过程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考生面对新颖的题目,也都能有话可说。试题选材新颖,时代感强,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卷面形式多样。
试卷的主要特点
1、注重基础、突出能力
2008年北京政治试题,注重考查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比如第38(1)、(4)题的设问和答案设置,直接回归教材,引导考生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扎扎实实掌握学科基础。同时这些题目并不是简单地考查识记能力,而是要求考生深刻理解知识,并按照一定的逻辑线索围绕问题进行分析,背后考查的是学科能力。
试题强调能力立意,注重考查考生准确把握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综合论证问题的能力。如第24题用折线图描绘了我国1986年至2006年宏观经济发展的历程,引导考生从曲线的变化起伏中探究GDP(国内生产总值)、消费价格与国家宏观经济运行的关系。第38(3)题“结合图10分析图11中数据发生变化的原因”,要求考生将图10与图11结合起来,寻找二者之间的联系。
试题注重考查考生多角度深入分析问题并层次清晰地组织答案的能力。如第38(5)题涉及我国国体、国家机构组织活动原则、公民监督权等多方面知识。如第38(1)题“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要求考生从为什么实践能检验真理,为什么主观认识和认识对象不能检验,如果不坚持实践标准就会犯怎样的错误等不同方面,逻辑完整地回答问题。
2、立意高远,逻辑清晰
试题设计立意高远,思路清晰、逻辑流畅。比如第38题,以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历史性变化为背景。三十年既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也是对现实的思考,还预示着未来的开拓;三十年既有宏观政策的变迁也有微观生活的体验;既有思想上的解放、理论上的突破,也有制度上的创新。于是试题设计的三问在逻辑上紧密衔接:第一问,三十年前,真理标准大讨论作为当代中国实现伟大历史转折的思想先导,催生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今天,十七大指出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从哲学角度在思想上提出“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其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既给了现实以厚重的历史感,又凸现了与时俱进、锐意进取的时代精神。第二问,三十年国家体制上的重大变迁之一是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这种伟大的历史变革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数据表现,引导考生思考数据、图表背后反映的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发生的深刻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第三问,三十年来我国政治体制也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十七大提出“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分析其政治学依据。三问从思想、经济制度和政治体制的不同方面,力图将三十年在历史与现实、宏观与微观、思想与实践的结合中呈现出来,逻辑主线设计清晰。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