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作文需关注的话题(共24个)(2)
〔佳作示例〕 铭记文化 生活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世人变得浮躁,浅薄,庸俗。如今,不是有句话说现代人穷得只有钱了吗?细细想来,此话真可谓一针见血。 且看这样一种社会怪象:现在知道周迅的人越来越多,而知道鲁迅
〔佳作示例〕
铭记文化
生活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世人变得浮躁,浅薄,庸俗。如今,不是有句话说现代人穷得只有钱了吗?细细想来,此话真可谓一针见血。
且看这样一种社会怪象:现在知道周迅的人越来越多,而知道鲁迅的人越来越少;知道关之琳的人越来越多,而知道卞之琳的人越来越少;知道景冈山越来越多,知道井冈山的越来越少人们似乎面对流行的、时尚的便趋之若鹜,而对民族文化却越来越淡忘。
列宁说过:忘记历史等于背叛。那么,忘记民族文化,忘记一个民族的精神,这难道不算是背叛吗?
诚然,恰当地追求时尚本没有什么不妥,这毕竟顺应了社会发展的潮流;然而,先人们所创造的伟大文化,是万不可忘记的。一个遗忘文化的民族就如失却了源头的溪流,如同没有了根本的树木,这样的民族是非常可怕的。
就在我们忘却鲁迅时,德国人却在反思:为什么我们没有鲁迅?就在我们只隐约记得春秋时有位叫孙武的名人时,美国西点军校却早已把《孙子兵法》定为必读教材,西方的商家也纷纷用《孙子兵法》来指点迷津;就在我们嘲笑别人学习雷锋时,雷锋却成了西点军人学习的榜样;也就是我们在对外来文化津津乐道之时,西方学者却出人意料地提出了一个令我们震惊的命题二十一世纪必将是儒学的世纪。
看来,我们确实到了该反思民族文化的时候了。
我们中华民族,有博大精深的文化。从延续至今的汉字到世代流传的古诗,从先民歌唱的《诗经》到近现代革命者谱写的诗章,从太阴历的制订到神六遨游太空,无不反映出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无不反映出中化文化丰厚的底蕴。既然我们知道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却为何要用1314529来表达感情?我们自古到至今就写着方块字,却为何要在文章中频频写出那与方块字极不协调的英文字母呢?
身在文化碰撞与交流的时代,我们更应该明白,铭记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不忘过去,引领未来。因为泱泱大中华,上下五千年,其历史和文化是其他一切民族所无法比拟的。千百年来,不知汇聚了多少文化名人,如孔子、屈原、李白、毕昇、陆游、成吉思汗、毛泽东数不胜数,而他们留给我们的,便是中华民族在漫漫长路上创造的一部辉煌文化史,我们应该庆幸,先人们为我们留下这样一笔宝贵的财富。
我们也不能忘记,在法国服装博览会上,中国女子身着从秦朝到清朝的漂亮服饰,赢得了世界美誉。当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对中华文化赞不绝口时,难以言表的民族自豪感怎能不油然而生!
人类自从有了文化便拥有了灵魂。铭记文化,让我们点亮了思想;铭记中华,让她辉映历史的长河;铭记中华文化,让她也似太阳般发出耀眼的光芒,去照亮人类灵魂的夜空!
2、【话题】远去的习俗
阅读下面两段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过去中秋节,上海人最喜欢蘸糖桂花吃芋艿,还有家人同聚赏桂、中秋插桂花的习惯。不过近年来,这些习俗渐渐消失了。诸如此类逐渐在人们心目中淡漠的习俗还有:元宵节吃元宵,寒食节吃冷食,清明节吃青团、红藕,端午节吃粽子,重阳节吃蒸糕,饮菊花酒,腊月吃腊八粥,过生日吃长寿面等等。
请以远去的习俗为话题,自拟题目作文。
〔思路点拨〕
习俗是论述的对象,远去的习俗是现象、现状,不是论述的观点,观点应该是不要让承载民族优秀文化的习俗远去,呼唤习俗回来。
〔素材链接〕
1、过去中秋节,上海人喜欢吃蘸糖桂花迟芋艿,清明节喜欢踏青、扫墓、吃青团,端午节喜欢赛龙舟品粽子,元宵节喜欢猜灯谜尝元宵可是,今天的我们呢?热衷于情人节吃巧克力,万圣节南瓜灯,圣诞节吃匹萨不止一次的听到老人说现在的新年越来越缺少年味了,更不止一次的听到年轻人高喊,过年只是古老的形式,早就落伍了!(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