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指导:六句话教你语言创新
高考作文指导:六句话教你语言创新同一件事情两个不同语言风格的人讲出来,效果肯定不一样,一个平铺直叙,没有重点,让人很难记住此人到底讲了些什么;而另一个人用语精彩,绘声绘色的,总是令人印象深刻。这就是语
高考作文指导:六句话教你语言创新
同一件事情两个不同语言风格的人讲出来,效果肯定不一样,一个平铺直叙,没有重点,让人很难记住此人到底讲了些什么;而另一个人用语精彩,绘声绘色的,总是令人印象深刻。这就是语言的魅力,写作与说话也是一样的,古人云:言之无文,行之不远。一篇好文章的语言总是生动灿烂的,这样才能让文章有感染力,才能感动、吸引读者。有的学生作文之所以不能吸引人,一个很大的弊病就是思维呆滞、语言陈旧、口语化现象十分严重。怎样才能让语言创新,给自己的文章加满分?今天就教你六句话,给语言创新,给文章加分。
【学习指导】
一、思维跳宕,创出新意。
中学生作文时习惯于常规思维,不善于跳跃式思维,因而作文语言平铺直叙,没有新意。而思维的跳宕,恰如运用电影蒙太奇手法一般,把过渡部分中的有关词句删掉,直接把两个互不相关的词句连缀在一起,该读者造成一个全新的语言境界。
1、冰雪化了,化成了春天。
2、泪,流出来的是错,留下的是对。
3、学生送给我感动。
以上三个例句的正常表诉如下:
4、冰雪化了,钻出了地面,燕子回来了,春天来到了。
5、面对错误,他流下了眼泪;面对正确,他笑逐言开。
6、学生们送给我贺年卡,我很感动。
跳跃式思维是语言创新的好方法。学生一旦掌握了这种思维方法,他们的作文语言就挣脱了平铺直叙的束缚,砸碎了平淡无奇的枷锁。
二、置换对象,意境翻新。
有时为了达到语言创新的目的,可用看似无关的对象去置换正常思维中的对象,语言将光彩耀人。
7、月光下,农夫扛着犁耙,牵着老牛回家去。
8、注进我的感情,流淌出我的汗水。
我让同学们的思考怎样去用比较恰当的其他词语去置换掉例7、例8两句中的加点词,使之意境翻新,但又不改动原句大意。同学们经过指导和启发后,思路大开,跃跃欲试,其中置换较好的如下:
9、天黑了,农夫扛着月光,牵着星星回家去。
10、注进我的笑,流淌出我的文字。
例句9的置换凸现出一个披星戴月、辛勤劳作的农民形象。
例句10的置换则把一个坚持写作的人物形象摆到了读者面前。
三、转换角度,面貌翻新。
人们的思维一旦形成定势,一般不易改变。这也是学生作文语言创新的一大桎库。为了创新自己的语言,中学生进行写作时,不妨来个反其道而行之,转换思维角度,从而使自己作文语言的面貌得到刷新。
11、上街时,毛毛把爸爸丢了。
12、人把狗咬了。
按照人们的正常思维定势应该是父母带领孩子逛大街,走丢的当然的孩子。例句11却一反常规的思维模式,从孩子的角度去叙述事件,角度变了,作文的语言也就出新了。粗读例句12,简直有点匪夷所思:人怎么能去咬狗?但仔细一推敲,咬这个动词就怎么不可以作呵斥、喝退解呢?笔者以为这种语言的创新,不仅要求写作者有活跃的思维,而且还要有相当的语言智慧。
四、反璞归真,稚拙出新
学生作文中语言由于思维惰性所致,久而久之,对语言失去了敏感,学生作文中的创新语言很难脱颖而出。而有时稚童因为思维没有任何负担,思维反而会相当活跃,想象力相当丰富,他们的语言有时一语惊人,很有独创性。
13、小汽车放了个屁,急急忙忙溜走了。
例句13是一个刚上幼儿园的孩子说的话,岁略嫌粗拙,但形象生动、富有感情色彩,且采用拟人手段。笔者听见后,深有感触:看来语言的创新需要摆脱惰性思维,有时还要向思维尚没有定型的孩童学习,稚璞倒能出新。这要求我们要时刻留心我们身边的鲜活语言,这也是我们学习作文语言创新的一条途径。
五、巧妙仿用,化出新意。
学生作文语言创新的重要基础是勤读博览。中学生要从书本中吸纳大量成语、典故、故事、传说,从书本中获取大量新生词语。要学会借鉴,以使自己的思想感情能更好地表达出来,同时又能使自己的作文语言更具艺术性,更有文采。(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