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资讯 > 2010年高考作文 > 文章正文

有效提升2011高考作文写作技巧的4个妙招(4)

时间:2011-05-10 17:56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梁漱溟先生善仰望星空,可是他亦脚踏实地。 仰望星空,刚刚成人的他却似与那些儒家的泰山北斗心灵相通,朝着天空伸出双臂,开出一片儒家的新宇。然而梁漱溟先生却绝不同于一般腐儒,一肚子圣贤书,却不愿耕一次地,

梁漱溟先生善仰望星空,可是他亦脚踏实地。

仰望星空,刚刚成人的他却似与那些儒家的泰山北斗心灵相通,朝着天空伸出双臂,开出一片儒家的新宇。然而梁漱溟先生却绝不同于一般腐儒,一肚子圣贤书,却不愿耕一次地,做一次工,他把双足迈向田间,在那里寻找修齐治平的道路。脚踏实地,他掀起了中国近代的第一次农村改革邹平试验。

文章内容详实,举例恰切,给人以震撼力。作者在文中也展示了他较为扎实的学识。吴景键平时就是一个喜欢读书、有探索钻研精神的优秀学生。在考场上的杰出表现,与他平时所下的功夫密切相关。

2011高考作文成绩有效提升的方法:内化积淀

从量己度人开始,便进入了写作状态。从写作初步完成到不厌其烦的修改,这是一个通过对专题内容不断探究钻研而将写作逐步深入完善的过程,这种探究深化既包括语言方面的,也包括内容方面的,也包括写作技法方面的。这样的一个过程往往要由此及彼反复几次,因此这也是一个动态往复的过程。在这样一个动态往复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将改进的内容不断地内化积淀;特别是对最后定稿的内容,要力图将其完全吃掉。此种内化积淀主要针对的是三方面内容:

①相关专题的知识理解与积累;

②相关专题的语言表达支持;

③相关专题与作文要求的题旨表达相沟通对接的技能技巧;

我们平时在写作训练中对这一过程的把握,往往不是动态的而是静态的,往往不是往复的而是单一指向的;我们的学生更是忽略了在这一过程中内化积淀,这是我们写作训练低效的一个主要原因。

与己相合,融会贯通,积淀心中,为我所用,写作便不仅是一个完成的过程,更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增长的过程,写一篇强一篇。写作不可重复,因为每次面对的都是崭新的题目,每个题目都有不同的表达需要;写作又是可以重复,无论是就核心的写作技巧而言,还是就核心的写作内容而言。鲁迅在 杂文上重复,沈从文在湘西上重复,冰心在爱心上重复大作家如是,我们的学生亦如是。内化积淀是重复的前提与资本。

我的学生袁林就是这样一位深谙内化积淀之妙的优秀考生。高三开学的时候,他曾写过一篇《遭遇两难》的文章。

我是爱喝茶的,她像一个温和、深厚的知己,不时地与我谈天说地。对于爱茶的我,品茶,是对丰富滋味的享受,对躁动心灵的洗涤。

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可乐、咖啡绝对是受众群体最多的饮品。冰凉、刺激、甜腻的碳酸汽水是学生的最爱;香浓、迷人的咖啡是白领的宠儿。而茶似乎被很多人淡忘。于是,我在意境深远的茶与快节奏的可乐咖啡之间,遭遇了两难。一方面,淡雅清芬的茶带给我的是一次次心灵的洗涤,但品茶的过程是漫长的等待,如今的我很难腾出大量的时间静静的品茶。另一方面,可乐、咖啡在短时间内满足了我的需求,况且喝可乐、喝咖啡,似乎是做现代人的必要条件。

在我看来,选择茶还是可乐咖啡,是文化认同感的问题,在这个两难选择间,我们不应失去自己的传统,而应尽力发扬。遭遇两难,我的态度是不排斥外来的以可乐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但对自身文化也要给予足够多的重视,并使之发扬光大。

现如今,我也会偶尔喝一喝可乐,但在我心中,茶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有删节)

茶与咖啡既很敌对,又很同一,是一对矛盾对立统一体。沿着这个思路想一些问题,会很有意思。比如进而我们再深入钻研一下:黄河与长江、北京与上海、油画与国画、塞北与江南、东城与西城、中医与西医、筷子与刀叉、唐诗与宋词、李白与杜甫、柳宗元与刘禹锡、进与退、僧与道等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就会觉得思路大开,写作的素材也一下子多起来。

在如此内化积淀的基础上,2010年高考中,袁林凝思运笔,心思转动,他写道:

北大学子喜欢仰望星空。他们相聚在未名湖畔,伴着舞动的柳条,拂面的清风与粼粼的波影一起,静静地陶醉于群星灿然的夜空。仰观星空,他们看到了北大的博与雅,他们看到了指点江山舍我其谁的万丈豪情,看到了超脱的逸骨、灵动的思维、广袤的思想。还有那放在岸边上、半开着的帆布书包,着实令人感动。(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1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