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资讯 > 2010年高考作文 > 文章正文

2011高考作文指导:提示应引导发散思维

时间:2011-03-10 13:58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正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已形成话题作文、新材料作文、命题作文三分天下的格局。而命题作文较之以往也有所不同,既保留了只给一个题目的形式,又出现了提示语 命题的新形式。这种命题作文的提示语

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正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已形成话题作文、新材料作文、命题作文三分天下的格局。而命题作文较之以往也有所不同,既保留了只给一个题目的形式,又出现了提示语 命题的新形式。这种命题作文的提示语一般是论述性或说明性的文字,它降低了审题的难度,同时对写作的范围进行了一定的限制。可以说,提示性命题作文是对命题作文的一种更新,它使高考作文的命题形式更加丰富。但是,命题作文的提示语不可滥用,若添加得不恰当,则可能适得其反,给考生造成思想障碍。如2010年广东省的高考作文题就是一例。

这道作文题的题目是《与你为邻》,它比较贴近生活,且具有一定的思辨性。题中的邻,既可以是邻居,也可以是邻座、邻村、邻国等;既可以实写,也可以虚写;既可以从正面写,也可以从反面写。单从字面上看,这是一道不难把握的作文题。

但也许是命题者担心考生拿捏不准,于是对这道题加了一段提示:你我为邻,相互依存。你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邻,无法回避,却可有所选择。经过这番提示,原本可以自由发挥的作文题一下子变得障碍重重了。

在现实生活中,相邻者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关系:或亲密无间,相互依存;或从不往来,形同陌路;或彼此猜疑,互不信任;或纠纷不断,视若仇人古人既有天涯若比邻、远亲不如近邻的佳话,也有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说法,更有智子疑邻和以邻为壑的反面教材。可见,相邻者的关系并不像提示语所说的相互依存那么单一,考生在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也并不都是彼此的相互依存,他们对相邻不相知、人情冷漠的社会现象同样感受尤深。但按照提示语的指向,这些阴暗面显然是不宜触碰的,于是,只能在文章中大唱相互依存的高调了。由于不少考生对相互依存缺乏真切的感受,因而多靠编造故事或避实就虚来完成此文,诸如与理想为邻、与信念为邻、与高尚为邻、与和谐社会为邻之类的立意充斥其中。明明谈的是拥有理想,却偏要说成与理想为邻。如此一来,理想便不再属于人的主观意识,而变成了独立的个体。一旦理想、信念、道德成了与我地位对等而单独存在的个体,也便拉大了与我的距离。就这样,为了扣住题意,考生们不得不在作文中生拉硬扯,甚至偷换论题。

不单如此,提示语中的邻,无法回避,却可有所选择也造成了考生的思维混乱。邻确实无法回避,但可有所选择这一结论却难以成立。邻不同于友,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友可以自主选择,邻却不能根据自己的愿望任意选择。当今社会已不同于孟子所处的可以择邻而居的时代,人们也不可能动辄搬迁。正因为如此,一旦与之为邻,就必须面对,无法回避。然而提示语却把考生引向邻可有所选择的思考方向,这明显违背了实际生活。考生除了拿孟母三迁来说事,很难从当今社会找到佐证或发掘材料。这样,写作的空间便大大缩小了。

可以说,这段提示语非但未能给考生指点迷津,反而给他们制造了障碍。正因为如此,去年广东省的高考作文出现了整体滑坡的状况,不但满分寥寥,平均分也明显降低。据有关媒体报道,考生中套作现象十分普遍,文章缺少个性,也缺乏真情实感。

有关专家把高考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归咎于中学语文教学的模板训练,归咎于学生缺乏真情实感,这是不公平的。事实上,高考作文的假大空泛滥并不全是教师和学生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高考命题的导向所致。如果作文题能让学生大胆地说真话,抒真情,他们并非写不出文质兼美的佳作。但我们的命题者却习惯于对高考作文进行道德定向,总喜欢以主题先行的方式把学生引向公共思维,使他们的个性受到了极大的束缚。就拿去年的广东省高考作文题来说,正因为命题者通过提示将思考范围进行了严格的限定,使得考生难以自由发挥,也很难表达真情实感。这样一来,出现上述情况也就不足为怪了。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1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