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考:研究型大学的招生目标是什么(图)
明确了招生培养目标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CFP供图 研究型大学是指那些提供全面的学士学位计划,致力于硕士研究生到博士研究生
明确了招生培养目标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CFP供图
研究型大学是指那些提供全面的学士学位计划,致力于硕士研究生到博士研究生的教育,把研究放在首位的大学。由于当前各国大学的分类标准不同,其类型称谓也不尽相同。我国常见的分类是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专科学校等。研究型大学在我国知识创新体系中有着关键性的作用,相应的高质量生源是其重要特征。我国从2003年施行至今的68所高校的自主选拔录取试验,其中就包括研究型大学。研究型大学的招生目标和教育理念是什么?在2008年高考到来之际讨论这个问题,对进一步改进研究型大学的招生考试制度将有所裨益。
未来的知识创新者
在国家知识创新体系建设中,研究型大学以科学研究和博士研究生教育为重点,不仅如此,一流的研究型大学也要有一流的本科生教育,它在国家的科学研究和精英人才的培养方面占有独特的地位,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大学之大,大在大师,大在培育的精英人才,大在闻名世界的知识创新者。
我国1998年开始了新一轮重点大学建设,“985”重点院校目前有38所,今年如果增加5所就有43所,近三分之一集中在北京。按43所计算,占高校总数1075所的4%。据统计,我国研究型大学拥有雄厚的科研力量,前50所高校科研经费占全部高校总经费的64%以上,这些高校培养着我国80%的博士生。显然,就高等教育实际发展与理想定位来看,这些“985”重点院校理论上也属于研究型大学。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知识创新仍处于较低水平,科技国际竞争力相对进步不快。科技竞争力的不足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原因。
评价研究型大学的一般标准包括教师、学生的素质,课程与硬件设置,学校的声誉等多项指标。其中学生的素质首先通过毕业生的成就体现出来。作为知识创新和传播的大学,毕业生的成就十分重要。这并不仅仅是看多少人做了大官,挣了大钱,更重要的是看多少人在各行各业里处于创新的前沿、处于领先的位置,当然最重要的是那些对人类的观念和知识的创新、对社会的制度创新起到先导作用的毕业生。
学生的素质,特别是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观念和科学精神,首先通过招生过程来评价。我国招生制度判断学生素质一般主要是依赖统一考试成绩,它总体上符合1987年国家教委《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暂行条例》第二条规定的“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的原则,但在实际招生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缺陷。
美国学者认为,综合性的选拔录取标准,比以考试成绩为标准更有利于促进更多的人实现经济流动和社会地位流动。综合性的录取标准,其实更是研究型大学本科通识教育理念的重要要求。研究型大学确立通识教育质量观,源于其精英教育理念和培养拔尖人才的教育目标,目的是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专业教育向综合素质教育的拓展,以培养具有理智、知识和智慧3类素质的精英劳动者。实行研究型大学自主招考,采用综合性的录取标准,有利于改进大规模纸笔考试的先天弊端,即不能测试人的某些重要的非智力品质与发展潜能的弊端。
高素养服务者、领导者
高等教育培养的是社会的高素质劳动者,好的研究型大学更要培养文明社会的高素质领导者和组织者,最终推进的是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造福的是整个社会的老百姓。大量证据表明学生能极大地从参与社区或者专业服务中受益。这样的活动能给予学生与他人共同工作以及使用从正式的学术课程中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社区中的实际问题。事实上,当前我国高校中大量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学习,需要学生具有相关的知识经验和实践体验,否则想要深入理解和应用会有一定的难度,更不用说知识创新了。(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