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复习 > 语文复习 >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 > 文章正文

实用类文本——新闻6

时间:2009-11-02 11:30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阅读下面的报道,完成14题。  追寻青藏铁路精神  唐宋  青藏铁路全线通车之际,上千名中外记者踏上吉祥的天路,去掀开神山圣水的神

  阅读下面的报道,完成14题。

  追寻青藏铁路精神

  唐宋

  青藏铁路全线通车之际,上千名中外记者踏上吉祥的天路,去掀开神山圣水的神秘面纱。一位在美国定居的华侨特意飞回祖国买票,她要带自己的两个孩子坐首趟列车翻越昆仑山,去感受文成公主当年进藏的旅程。

  赫赫我祖,来自昆仑。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昆仑山被尊为万山之宗,龙脉之祖。河源昆仑,是炎黄子孙不可磨灭的情结和象征。在绵延50m多年的浩瀚历史中,很多朝代都曾探源三江源,这种历尽艰险的探索,是对地理方位的考察,对神话传说的验证,更是对民族之根的探求,对理想精神的追寻。

  今天,在古人可望而不可即的世界第三极,青藏铁路矫若游龙,飞舞于世界屋脊。建设青藏铁路过程中锤炼的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精神,镌刻在地球之巅,激荡于江河之源。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世界上穿越冻土区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世界海拔最高的冻土隧道、世界最长的高原铁路桥青藏铁路建设者以科技创新挑战世界极限,攻克了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青藏铁路被国际社会誉为可与长城媲美的伟大工程。很多人感喟,如果没有雄厚的国力,没有勇攀科技高峰的精神,就不可能创造出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修建高原铁路的人间奇迹。

  艰苦不怕苦,缺氧不缺精神,风暴强意志更强,海拔高追求更高。从青藏铁路建设者的口号中,人们看到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地创造历史伟业的精神。面对生命禁区高寒、缺氧的恶劣环境,面对技术更复杂,条件更恶劣,保)章更困难,任务更艰巨的严峻考验,十万筑路大军没有退缩,没有气馁,用长达五年的艰苦奋战,改写了世界铁路建设史。白天劳累扯块白云擦把汗,爽;夜晚孤寂摘颗星星点盏灯,酷。铿锵有力的宣言,以苦为乐的精神,感动了中国,震撼了世界。

  上了青藏线,就是做奉献。在十万筑路大军中,有眼睛肿得睁不开依然坚守岗位的隧道工程指挥者,有在昆仑山地震时冲进隧道与塌方作抗争的班长,有放弃国外高薪的工作机会选择青藏线的大学生,有参加过青藏铁路一期建设的老铁道兵的儿子,有接到孩子的电话就忍不住流泪的母亲这些无私奉献的青藏铁路建设者,怎不让人由衷赞叹,感佩不已?!

  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两千年前的屈原,留下了脚踏祥云游览昆仑的梦想。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1935年,长征中的中央红军翻越岷山,面对如海的雪峰,毛主席写下了《念奴娇?昆仑》,抒发了改造中国与世界的理想和抱负。而今,奔驰在雪域高原的列车昭示世人: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不断创造非凡的业绩,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走一趟青藏线吧,去感受古老而现代的昆仑文化,去丈量中华民族的精神海拔,去追寻荡气回肠的青藏铁路精神。

  1.《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特别奖颁给青藏铁路建设者,结合文章分析青藏铁路建设者的什么精神感动了中国?

  2.青藏铁路被国际社会誉为可与长城媲美的伟大工程指的是什么?结合全文,联系历史与现实,说一说长城有哪些方面是不能与青藏铁路媲美的?

  3.文末说去感受古老而现代的昆仑文化,作者为什么说昆仑文化古老而现代?

  4.《感动中国》给青藏铁路建设者的颁奖词中写到他们能驱动钢铁,也会呵护生命,本文为什么没有详细写建设者如何呵护生命?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09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