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复习 > 语文复习 >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 > 文章正文

全国各地高中2009届模拟试题分类精编·论述类文本阅读(一)9

时间:2009-11-02 11:29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九、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大陆翻译危局  我真搞不懂,某某的作品那么差,怎么会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是近两年来,在大大小

  九、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大陆翻译危局

  我真搞不懂,某某的作品那么差,怎么会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是近两年来,在大大小小的文学论坛上常见的疑问。而在相关的回复中,总会有人用恨铁不成钢的语气说:哪里是作家写得不好?是我们翻译的质量太差了!

  大陆每年出版的外国文学译著数量维持在千种以上。但是,文学翻译大国的光环,却遮不住译文粗劣、译者浮躁、批评缺位等问题。

  香港著名翻译家黄邦杰先生指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内地翻译队伍的后继者似有不足之势。真是一语中的。曾经诞生傅雷、草婴、王道乾等优秀译者的中国,如今几乎没有几个叫得响的翻译家。

  内地出版社的急功近利也是造成翻译质量下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拿名著来说,许多国内的出版社喜欢炒作概念,追求短期效益。比如,在某个文豪诞生或逝世周年的时候,一窝蜂地出版此作家作品。这些重译本装帧精美,印刷质量上乘,但翻译质量与旧译本相比都不可同日而语。

  有些最新的翻译作品,甚至差到让人不忍卒读的地步--硬译过来的文字,不但谈不上优美和流畅,甚至连读懂都很困难。

  与翻译质量的每况愈下相联系的是目前译者的尴尬境况。

  20年以来,中国绝大多数职业的薪酬都翻了20倍,但翻译的薪酬只翻了1倍。1980年代初期,译书的稿费基本在千字30元人民币左右,而现在,平均翻译费也不过千字60元人民币。

  著名的俄语翻译家草婴告诉记者,他的平均工作量是一天翻译1000字。像我这样的译者,在这个时代是活不下去的。草婴说。对于现在的译者动辄两三个月翻译一本十几万字小说的速度,草婴并没有提出批评,反而说:我能理解,靠翻译养家糊口很困难,只能依靠量了。

  问题在于,翻译还是一个对人的素质有极高要求的工种。一个外语系毕业的学生,甚至一个有海外生活经验的留学生,可以做大型会议的同传,却未必能胜任一部文学作品的翻译。翻译要求一个人既精通外语,又有良好的中文功底,还要对外国的人文历史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曾翻译《杜拉斯文集》等名著的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许均认为,翻译最重要的就是忠实于原著,而这种忠实在吃透原著精神内涵的前提下才能实现。

  除了扎实的双语功底和深厚的学养之外,翻译还要求译者有灵气。翻译是一种艺术、一种创作,而艺术创作总是需要灵性的。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是一个优秀翻译家的必备素质。

  一方面是低廉的薪酬,另一方面是超高的要求,无怪乎如今优秀的译者寥若晨星。

  那么,出版社为什么只给翻译者那么低的稿酬?

  出版新名著主义丛书的万语文化公司总经理金浩先生说:现在出版一本译著,假定售价是20元人民币,印数是1万册,那么版权、翻译和印费的成本将占到总收入的40%。在这种情况下,一本译著的毛利相当有限,只有销量在七八千册以上才有可能赢利。他们公司出这套新名著主义丛书,总共亏了200多万元人民币。

  这样,国内的出版社自然不会给译者更多的稿费,更不会像西方出版社那样,给予译者一定的版税。出版社将原因归咎于现在的人们不爱读书,尤其不爱阅读深刻的文学作品上。这话也许没错。但问题在于,如此一来只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读者的热情不高,出版社在策划图书时不敢冒险,开出的翻译稿酬无法吸引到高质量的译者,翻译出的作品质量低下,读者就越来越不爱读翻译作品了。

  这样的循环进行到一个程度,造成的就是文章开头提到的情况。一些爱书人感叹于现在翻译质量的下降,而众多不知情的读者直接把矛头对准了那些作品的原作者。越来越多的人觉得,现在国外已经没什么好作家了,海外的东西,不值一读,不必阅读。

  这是真正的危险,是国内文化界必须正视的翻译危局。(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09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