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预测2009年高考命题趋势——语文
北京市特级教师 刘起增 刚刚面世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2009年版)》(以下简称考纲)共分为五个部分:一、考试
北京市特级教师 刘起增
刚刚面世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2009年版)》(以下简称考纲)共分为五个部分:一、考试性质;二、考试能力要求;三、考试内容;四、考试形式;五、题型示例。该考纲五个部分的文字表述与2008年版的语文考纲的文字表述相对照,一字变化皆无。以考纲作为高考试题命制的依据,这说明传统高考语文试题的命制要体现2008年试题的特点,保持试题的稳定性。
鉴于考纲并无任何变化的特点,在备考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扣紧考纲中的四十个考点,逐一训练到位。但是,又不可以平均使用时间,应针对近两年来学生的测试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重点做好如下五个方面的复习:
一、古代诗词鉴赏
考纲规定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古代诗词表达技巧的鉴赏是目前学生备考中的薄弱环节。教师应将诗词鉴赏中的表达技巧分解为古代诗词鉴赏中的抒情手法和描写手法两大类。然后应把每一大类再细分小类,抒情手法分为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借事抒情(寓情于事)、情景交融。描写手法分为细节描写、白描、象征、虚实结合、烘托、动静结合等。这部分的复习备考要做得细致具体才行。
二、文言语句翻译
考纲规定翻译文中的句子,对这类试题考生往往自我感觉良好,但失分颇多。为此,考生应注意以下九点:
1.翻译文段或句子时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2.注意所译文段或句子中的实词的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
3.遇到文言特殊句式要调整;
4.要补出文言语句中的省略成分;
5.要懂得一点文化常识;
6.要了解修辞现象;
7.不必翻译古今意义相同的词语和专有名词;
8.删去只起语法作用而无实在意义的结构助词和语气词;
9.古今词义相同,但由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所以应该用双音节词翻译单音节词。
复习时,在上述注意事项的基础上,配合以试题,加强训练,方可见功效。
三、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
考纲规定能理解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考纲的题型示例中刊登了曾经检测过的三篇文章,即《植物睡眠之谜》《沙尘暴》《铜奔马正名》,扣紧考点,仔细研究三篇文章及文后所设的试题,会发现学生阅读这两类文章时欠缺的是形式逻辑常识,而现行的高中语文教材对形式逻辑常识只字未提,致使学生解答自然科学类文章、社会科学类文章试题时感到模糊茫然。因此,教师应教会学生从形式逻辑角度解读自然科学类和社会科学类文章,应该先说清概念,什么是概念的内涵,什么是概念的外延;再说清判断,什么是判断的质,什么是判断的量,什么是判断的模态;最后说清推理要遵守规则,并要合乎情理。做了上述必要的铺垫之后,学生阅读这两类文章的能力会有一定的提高。
四、散文阅读
考纲规定能阅读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和文学作品,考纲的题型示例中刊登了曾经检测过的两篇散文,即《报秋》《绵绵土》。散文阅读的主观性试题历来是考生答题时深感困难之处,可以说散文阅读主观性试题分值高、判分严,考生丢分多。为此,备考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研究四种题型。
依据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研究词语理解型试题;依据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研究句子理解型试题;依据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即表达技巧),研究表现手法题型试题;依据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研究主旨理解题型试题。
2.从近几年来看,考生丢分最多的是表现手法题型。因此,教师要扣紧考点,做具体的解读。(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