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复习 > 语文复习 > 高考语文复习方法 > 文章正文

2009年高考语文复习:古诗鉴赏的解题技巧(2)

时间:2009-11-02 11:59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2)有人说此诗意在赞美,也有人说此诗旨在讽刺。对这个问题你怎么看,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说明。(3分) 回答第(2)题此诗旨在讽刺,就必须要借助注解花卿居功自傲,目无朝廷,僭用天子音乐。说意在讽刺是就其隐含

  (2)有人说此诗意在赞美,也有人说此诗旨在讽刺。对这个问题你怎么看,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说明。(3分)

  回答第(2)题此诗旨在讽刺,就必须要借助注解花卿居功自傲,目无朝廷,僭用天子音乐。说意在讽刺是就其隐含意味而言,只应天上有是说花卿僭用天音,不当受之;说人间能得几回闻隐含警示之意:这种享受难于久长。

  大凡提供此诗作于贬官或流放之间这样的注解,肯定与诗人仕途失意,对现实不满,或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愤懑孤寂有关。如柳宗元的山水诗大都是寄情山水的同时抒发超然世外,政治失意的孤愤。中国古典诗歌的形象,是借助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表现出来的主观的感情形象,我姑且称之为意象。鉴赏这类作品,不仅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其中注入的意念和感情;注意主客两个方面融合的程度。只有抓住诗歌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鉴赏中国古典诗歌。(《感受、联想、修养----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鉴赏》袁行霈)意象是意境的组成部分,通过对意象的分析,有助于我们领悟诗人的情感主旨和写作技巧。如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倦夜[唐]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1)从抒情方式看,前六句和后两句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诗歌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体现倦意的?(2分)

  我们可以抓住月、竹、稀星、暗飞萤、水宿鸟等意象,揣摩、品味诗人从夜晚到天亮,为国事彻夜无眠,忧国忧时报国无门的伤感之情。06年江苏卷《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残照、归鸦,寓情于景写出作者也希望像乌鸦那样早早归家的情感。

  是意中之境,境中之意。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意境清新、高远,充满生机。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声意境幽静(悠远)、空灵。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意境平淡中见深沉,生机无限。苏轼的诗词豪迈开阔的意境,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在他的豪迈中又流露出功业未成的伤感。辛弃疾诗词中的意境显得慷慨悲凉。而李清照诗词的意境则是哀婉缠绵。柳永诗词的意境则是缠绵情切。

  四、把握情感主旨。古诗的每一个作者,都想通过诗作来表达自己的意趣、主张、观点、看法的,只不过有的表达含蓄,有的表达直白,有的表达隐晦,有的表达张扬而已。特别是抒情写景的诗作,其观点与态度也是不易把握的,这只能从诗作的本身去领悟与思考了。任何一首诗,它都是诗人内心的感受,人生经历和时代变化的形象的反映,我们在分析时,只有较全面了解诗人的经历以及时代的变化,方能准确把握全篇的感情基调。如:杜甫与安史之乱、辛弃疾与北伐、陆游与抗金、李煜与亡国、苏轼与被贬、李清照与亡国破家等,李白与政治失意,每个人的思想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但都与时代的变迁紧密相连。我们可以从时代这个大背景中去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的特点。即使是不熟悉的作家,也可以借助注解和诗词本身的语言信息来了解。两个黄鹂鸣翠柳丰富的色彩,活泼的诗情,飞动的意象,除了体会到作者对山河的热爱之外,如果了解到是写于安史之乱平定之后,那么更容易体会到这首即景之作,还包含了一种万象更新的期盼和买舟东下的欢悦。

  五、咀嚼体味语言。诗歌是用准确、凝练、生动、概括的语言,借助想像和联想,反映现实生活,表达主观情感的。鉴赏语言技巧,我们可以联系现代汉语中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运用,留心比喻、借代、反衬、动静结合、绘形绘色等。2003年高考题对咽、冷这两个诗眼的赏析,考生只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回答即可:一是此二字可以说运用了拟人通感的修辞,使诗文更为生动;二是绘写出了山中寂寥的景象,此所谓意境;三是此二字衬写出了作者本身禅寂的心境。炼字技巧包括修辞手法、创造的意境和诗人的主观情感三个方面。这道题从炼字角度出发,难度适中,又可以包孕意境、文字以及诗言志三个角度考察学生,是一道可以列为经典的考题。只是参考答案有些简单,可能是考虑试题难度吧。其实,这两个字的用法,在语文教材中也有例子。课文《琵琶行》中幽咽泉流冰下难;《扬州慢》中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只是我们可能忽略了教材而已。经过一定的鉴赏训练之后,我们对于一首诗歌,往往会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和感悟。但是,一旦形诸语言,学生的思维却往往大打折扣,写出的鉴赏文字就可能缺乏逻辑性、条理性,甚至有悖自己的思想。当语言表达成为思想的瓶颈时,哪怕你有再高明的见解,也只能用茶壶里煮饺子来掩饰自己的窘迫而已。有好多考生总是说老师,你讲的这些,我都考虑到了的,可就是写下来时,得不到理想的分数,语言表达不过关,导致失分,甚是可惜。因此,在进行诗歌鉴赏训练时,应注意加强学生诗歌鉴赏的书面表达训练。虽然这种训练虽有程式化、套路化之嫌,但是,从阅卷效果来看,阅卷教师往往喜欢那些卷面清爽、表述严密、条理清晰、逻辑合理的答卷。我们在行文中要注意表述的严密性,前后照应,不顾此失彼;条理清晰,有问必答,踩得分点,并做到自圆其说。回答问题时一定要从写了哪些景(意象),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等方面回答,大凡结合原诗句分析的,一定要复述(不同于翻译,不需字字落实,只要说出大意)相关语句的内容。(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09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