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复习 > 英语复习 > 高考英语听力 > 文章正文

甘肃: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英语听力测试大纲

时间:2009-11-02 11:21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根据《2005年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外语听力测试实施方案》精神,从2005年开始我省高考(高考新闻,高考说吧)英语听力考试下放由

根据《2005年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外语听力测试实施方案》精神,从2005年开始我省高考(高考新闻,高考说吧)英语听力考试下放由各市、州自行制定考试时间,自行组织命题、考试。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为此编写了《2007年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英语听力测试大纲》,并制定了命题原则、命题程序及方法。



“测试大纲”将是2007年我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英语听力考试命题的依据。

  一、考试性质和目的

  高考英语听力测试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的一个组成部分,测试着眼于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尤其是测试考生理解口头英语的能力,促进英语学科的教学改革。

  二、考试内容和要求

  高考英语听力测试要求考生能听懂日常生活中内容熟悉、发音清晰、语速适当的简短对话和独白。听力试题的设置严格按照“继续加强语言测试的交际原则,加大语言交际能力的考查力度”的要求,更加全面地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听力部分提供的语言材料是口语表达形式的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和独白都涉及到某一特定话题,具有特定的交际情境。

  高考英语听力测试主要考查考生以下能力:

  (1)听清、听懂对话或独白内容的能力。这就需要掌握基本的语音知识,特别注意口语中经常出现的连读、弱化、失去爆破、同化、语调、重音等。

  (2)理解对话或独白,分析、确认事实细节的能力。有时听力材料反映的相关内容,试题中可能会以不同方式表达出来,但意义却是一样的。

  (3)把握整体内容,进行概括总结,理解主旨大意的能力。

  (4)根据材料内容,或者说话者的语气、语调,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

  (5)根据材料内容或背景信息,推测相关具体内容,如时间、地点、场合、身份、态度、关系等。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根据省上有关要求,2007年高考英语听力测试仍然由各市、州自己单独命题,命题采用闭卷的方式,考试时间为30分钟,试卷满分为30分。试卷包括简短对话、对话、独白等题型,共分两节。第一节是五段短对话(一般为一问一答形式),每段对话后设一个小题(共5小题,每小题1.5分),要求考生从每小题所给的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每段对话的录音材料仅读一遍。第二节是五段长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设几个小题(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要求考生从每小题所给的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每段对话或独白的录音材料读两遍。对话部分由一男一女朗读(一般为英音),谈话双方的声音特点明显不同,身份明确;考生实际的听力理解时间一般控制为20分钟左右。无论是上述哪一种类型的试题,都将放在真实的语境中进行考查,而不会把脱离语境的语言材料作为考试内容。

  测试安排:听力测试正式开考前10分钟开始分发试卷、答题卡和试音(两者同时进行),等播音中出现“试音到此结束”时立即停止播放,不要将磁带倒回开头处,待等到听力考试正式考试信号时继续播放。此时英语听力测试正式开始,考生根据测试内容开始按语音提示作答。

  答题方式:考生根据所听到的对话或独白从每题所给的题目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最终必须涂在答题卡上。

  试题难易度由低到高按7:2:1比例命题,即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试题占70%,考查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知识能力、难度稍高的试题占20%,有一定深度的较难试题占10%。

  四、命题原则、命题特点及素材特点

  1.命题原则

  听力是与外国人直接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语言能力。英语听力试题是为了考查学生理解口头英语的能力。听的能力反映在听的过程中,对说话者所发出的信息进行辨别、判断和理解。新《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学科课程标准》中对听力的二级目标要求应是我省各市、州听力试题命题的重要参考依据。它要求考生能听懂英美人士的录音材料,能听懂所学语言范围内用正常语速谈论日常生活的内容,能听懂没有生词、题材熟悉、难度略低于所学材料的语段,语速为每分钟120个词。听力二级目标要求考生做到:听一遍能理解大意,听二至三遍能了解其中重要的细节,理解正确率要求达到70%。(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09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