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考物理中力电综合问题的解决策略(2)
系统梳理知识还有一项工作,就是清理知识死角。高中物理中除了那些主干与核心知识以外,《考试说明》要求的I类知识点,这些内容,要求都不高,而如果遗忘了该知识点,由于存在知识死角而造成的失误可能是致命的,因
系统梳理知识还有一项工作,就是清理知识死角。高中物理中除了那些主干与核心知识以外,《考试说明》要求的I类知识点,这些内容,要求都不高,而如果遗忘了该知识点,由于存在知识死角而造成的失误可能是致命的,因此第二阶段必须清理一次死角知识,也就是查漏补缺。
5提高审题能力
解题都是从审题开始的。审题过程是提取信息,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过程。审题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不但包括阅读、理解、分析、综合等多种能力,而且包括严肃认真细致的作风,实是求是按规律办事的态度和良好的应试心理等非智力因素。高考中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有两种:一种是看不懂题;另外一种是看错题。大多表现为低级错误教师稍加点拨就使之豁然贯通,表面上看来学生粗心,马虎,实质上还是审题能力不高的表现。
目前高考增加应用性试题,这类联系实际的试题往往阅读量较大,对审题能力的要求更高。在复习时,要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5.1看懂题目的文句。
5.2弄清题目所描述的物理现象。
5.3选定研究对象,涉及到力学问题的,要对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同时作受力图)。
5.4依次分清要研究的对象所经历的前后物理过程或状态(力学方面的运动分析,电学方面的电路分析与场分析等,并画出示意图)。
5.5明确每个过程或状态所对应的物理模型,物理知识,物理规律和物理量。
5.6注意寻找出隐含条件,明确已知量和所求量。
6整合物理思维方法,提高分析解决能力
综合能力测试注重对科学思想、方法和精神的考查。分析解决力电综合问题,要注重运用在物理学习中培养的思维方法。
6.1解决力电综合问题,要注重掌握好两种基本的分析思路:一是按时间先后顺序发生的综合题,可划分为几个简单的阶段,逐一分析清楚每个阶段相关物理量的关系,弄清前一阶段与下一阶段的联系,从而建立方程求解的分段法,一是在同一时间内发生几种相互关联的物理现象,须分解为几种简单的现象,对每一种现象利用相应的概念和规律建立方程求解的分解法。
6.2力电综合题运用的基本规律主要是力学部分的,只是在物体所受的重力、弹力、摩擦力、之外,还有电场力、磁场力(安培力或洛仑兹力)。要特别注意磁场力,它会随物体运动情况的改变而变化的。
6.3注重通识通法,不要片面追求解题的技巧,一定要把常用的解法掌握熟练。
解决力电综合题时,通常运用力与运动或功与能的观点确定解题的思路。采用能守恒先守恒(即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及能量的转化与守恒)、不守恒用定理(即动量定理和动能定理)、牛顿定律加运动学公式来保证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研究某一物体所受到力的瞬时作用力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或加速度)时,一般用力的观点解决;研究某一物体受到力的持续作用发生运动状态改变时,一般选用动量定理;涉及功和位移时优先考虑到动能定理;对象为一系统,且它们之间有相互作用时,优先考虑两大守恒定律,特别是出现相对路程的则优先考虑能量守恒定律。一般来说,用动量观点和能量观点比用力的观点解题简便,因此在解题时优先选用这两种观点;但在涉及加速度时必须用力的观点。有些问题,用到的观点不只一个,特别是高考中的,常用动量观点和能量观点联合求解,或用动量观点与力的观点联合求解,有是甚至三种观点都采用才能求解,因此,三种观点的应用不要绝对化。
6.4注重两个翻译即把实际情景翻译成物理语言,再把物理语言翻译成数学语言。也就是说:通过对试题提供的实际背景材料的分析与提炼,建立起相关的物理模型,对所建立起来的物理模型应用物理原理,然后用数学公式、函数图象等进行表达,再通过数学方法求解。
6.5明确最基本的思维方法:分析法与综合法。(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