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期间的“草地螟生物袭击事件”
奥运会期间,没人想到会有那么多的蛾子侵袭北京,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上级指示我们,只能做,不能说。很少人知道我们当时面临
摘要: 奥运会期间,没人想到会有那么多的蛾子侵袭北京,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上级指示我们,只能做,不能说。很少人知道我们当时面临的压力。
2008年8月8日晚8点,北京鸟巢。80多个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和现场16万观众正在观看盛大的开幕式。突然,从鸟巢上空飘来一个褐色的云团,渐渐散落后,一只只蛾子迎面扑来。随即,灯罩、墙壁、座椅等处都布满了蛾子;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手扑打衣物、头发。没有人再对壮观的表演感兴趣,眼前的飞蛾成了最大主角。
8月16日晚10点30分,男子百米飞人大战打响。博尔特冲向终点,突然一只蛾子扑向了他的眼睛。在这突如其来的撞击下,闪电侠只好终止比赛,从此不再有惊人的9秒69。
随后的几天,不断传出运动员要求重赛的消息,理由是蛾子干扰了视线,分散了注意力。更有几位运动员因为蛾子鳞片造成的过敏放弃了比赛,提前回国。越来越多的媒体将焦点锁定在这体长1厘米的飞蛾上,种种的猜测、抗议、抱怨和指责将所有的赛事报道淹没。
对于上面这些虚拟场景,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所研究员程登发告诉《科学新闻》:幸好这一切都没有发生。奥运会期间,没人想到会有那么多的蛾子侵袭北京,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上级指示我们,只能做,不能说。很少人知道我们当时面临的压力。
生物袭击
8月3日7时,朝阳公园奥运沙滩排球比赛场馆区域。驻该场馆的军队核化生定点检测组人员发现大量灰褐色蛾子,并得到消息,其他场馆区域也发现了类似昆虫。
很快,北京安保指挥中心仰山桥指挥部发函给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请求协助鉴定这种不明昆虫。第一,确定这种昆虫是什么,是否本地常见昆虫,此季节在北京出现是否正常;第二,该种昆虫有无可能携带致病病菌、病毒,对人体造成危害。第三,杀灭应用何种杀虫剂。
奥运期间出现生物袭击事件,这让安保部门倍感压力。不巧的是,动物所此时已经放假。此函转给了北京市农业局,经鉴定,这种不明蛾子是较为常见的草地螟。
草地螟(Meadowmoth),属鳞翅目,螟蛾科,世界性害虫,分布在欧亚大陆和北美洲。在中国北方是重要的迁飞性害虫,常以一代幼虫为害。成虫虽然无直接危害,但具有很强的趋光性和迁飞性。
其实基本可以否定是恐怖袭击。程登发说,我们监测到的飞蛾量很大,这么大量的虫子怎么可能通过安检携带进入呢?我想一定是迁飞过来的。
虽然蛾子没有多大危害,只是会影响观感,但这样大量的突然袭击北京,尤其是在奥运场馆区域随处可见,在历史上也属少见。北京市农业局植物保护站站长张令军告诉《科学新闻》。
追风溯源
8月2日晚,奥运场馆区,灯光下大量草地螟成虫飞舞。当晚,得到消息的北京市委市政府、市农业局、市园林绿化局迅速展开行动,连夜赶往实地察看虫情、赶写应急预案。此时的程登发正在外地出差,得知消息后,马上返回了北京。
次日早上,北京市委常委牛有成在市园林绿化局主持召开园林、农业等部门参加的草地螟防控工作会议。奥运临近,突然降临的虫子让现场的气氛有些凝重。
为什么偏偏在奥运会期间发生?面对上级的质询,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周普国解释说,奥运会摆满了各样的花草,虫子喜欢看;尤其是我们的灯光工程做得很好,场馆24小时开灯,气氛热烈,开奥运会大家都喜欢看,虫子当然也喜欢看。
周司长这番话把大家都逗乐了,气氛缓和了不少。程登发说,当然,蜜源性植物和灯光都会吸引蛾子,但如果没有虫源区大量的成虫以及借助气流的迁飞,北京不会出现这么多的蛾子。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