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培育转基因狨猴 实验鼠"苦难"或将结束
研究人员认为,由于猴与人类同为灵长类,与转基因鼠相比,这项成果把动物转基因技术的实际应用又向人类推近了一步。科学家计划创建
研究人员认为,由于猴与人类同为灵长类,与转基因鼠相比,这项成果把动物转基因技术的实际应用又向人类推近了一步。科学家计划创建猴子家庭来研究人类也会出现的神经退化疾病。但在灵长类动物体内引入有害基因也引发了伦理争议;有人担心,该技术可能让非法的转基因人成为可能。
日本庆应大学实验动物中央研究中心的佐佐木恵里小组将一种原产于巴西的小型狨猴绒耳狨作为实验对象。他们先使用病毒开发了一种可以将外源遗传基因高效植入受精卵的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再将一种来自于水母的基因绿荧光蛋白(GFP,现已普遍用作生物标记。若该基因暴露在紫外线下,拥有GFP标记的动物将呈现绿色)种入病毒,再将病毒植入浸在特殊培养液里的受精卵中,使胚胎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发出绿光。然后将受精卵移植入7只正常的狨猴代孕母亲子宮內,最终生下了5只幼狨。
通过检查发现,这5只幼狨的体内都携有绿色荧光蛋白质。研究人员又从这5只狨猴中提取了一只雄狨的精子与另一只普通母狨的卵子进行体外受精,结果诞生的第二代狨猴体内依然有绿色荧光蛋白质。据此,灵长类动物的转基因实验取得了成功。所有这些狨猴都很健康,在正常光线下并不发光。
其实,早在2001年1月11日,美国科学家就宣布用水母培育出了世界上首只转基因猴,名叫Andi(安迪),但该基因没有进入安迪的生殖细胞内,因此,其后代没有遗传该基因。佐佐木恵里在接受英国《独立报》采访时表示,这是人类首次制造出能够遗传转入基因的猴.
但许多动物福利组织却谴责该研究,他们认为,动物模型并非研究人类疾病的好模型,该技术将导致实验室使用越来越多的灵长类动物,而许多欧洲国家正在尽力减少灵长类动物在实验室中的使用。
据统计,第一只转基因老鼠在上世纪80年代出世,2007年,全球的实验室里有110万只转基因老鼠。
另外,该技术也存在发展障碍,科学家需要证明这个技术是否能在转基因猴身上重新制造人类的疾病;也要证明转基因猴比其它动物更有效。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