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大纲]生物第二轮复习出现的误区
高三生物复习进入第二轮后,教学的侧重点,一般说来应该以指导学生解决生物学问题为主。解决生物学问题是中学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
高三生物复习进入第二轮后,教学的侧重点,一般说来应该以指导学生解决生物学问题为主。解决生物学问题是中学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深化学生知识结构,发展学生智力水平,培养学生能力有重要的作用。这也是近几年高考的方向。 因此,在第二轮有限的时间内进行高考复习,取得最佳效果,是所有师生的一个共同的愿望。有了合理的复习方法是取得高考成功的关键,在复习中尽量避免错误的复习方法。下面我就在复习中易出现的误区来谈谈本人的几点看法。
一、重"难"轻"基"的误区
有人认为提高学生能力取得高考成功必须通过学习很深的内容,做很难的题才能奏效。于是就大量搜集偏题、难题给学生做,不重视基础题的训练价值,不重视基本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基本观点的形成。将过多的难题交给学生去做,复杂的条件反而容易掩盖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易陷入"欲速则不达"的境地。结果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甚至厌学。其实,能力是在掌握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方法的前提下逐渐形成的。现行高考中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占80%,这就要求考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抓基础,只有根基牢固,才可以谈提高能力。
二、重"量"轻"质"的误区
有人认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所练的习题数是一种线形关系,所练的题量越大,能力则越强。因而在课内和课外带领学生做各种类型的习题,不重视对习题典型性、启发性、针对性的分析。只靠大量的习题机械重复地、目的性不强地大剂量训练,常常只能在学生的认识结构中增加经验的分量,而很难使学生认识结构得到发展。所以对提高能力却是收效甚微的。另外,由于大量做习题而造成学生负担过重,影响他们对知识理解。如果遇到新的题型,他们又感到手足无措,常常会使得"本末倒置"。
当然,题要做,但要有针对性去做题、明确思路、掌握规律、熟悉方法是最重要的。若做到一题多解,举一反三,学习成绩提高的会更快。由此可见,想通过多做习题的办法,而忽视学习方法指导来提高能力是一种得不偿失的方法。
三、重"结果"而轻"过程"的误区
认为让学生只要知道题目的正确的结果,就可以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是一条学习上的捷径,因而对学生的作业只是简单的"钩"和"叉",评讲是往往只给正确答案,常常忽视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只让学生通做习题来"模仿"和"记忆",这种只看"结果"而不看"过程"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虽然记住了正确的答案,但错误的根源还在,只要题目的条件稍加改变,错误又会重新出现。这种使学生被动接授教师的经验,只会在复杂的题目中按"套套"思维,形成"即使题目再难题目,只要做过的就能模仿做;即使再简单的题目,只要没做过就不会做"的怪现象。因此我们在复习过程中只要学生知道习题的结果远远是不够的,关键是教给学生去如何分析题目的方法。
四、重"片面"而轻"知识网络"的误区
有人认为让学生能够知道本单元的知识就够了。因此往往复习时,只重视本章节的复习。强化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记忆、练习等方式,而忽视了本章节知识与其他章节的联系。在脑中没有构建知识的网络,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很散乱,遇到一些综合性的题目又感到无从下手。因此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科内知识的内在联系。灵活的掌握知识,运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