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农药-除草剂
《除草剂》 一、定义 用以消灭或控制杂草生长的农药被称为除草剂。 二、分类 (一)按化学结构系统分类: 1、无机除草剂
《除草剂》
一、定义
用以消灭或控制杂草生长的农药被称为除草剂。
二、分类
(一)按化学结构系统分类:
1、无机除草剂:如硫酸、硫酸铜等。生产量和应用量都较少。
2、矿物油类除草剂:如杀草油、101除草剂等。生产量和应用量都较少。
3、有机合成除草剂:种类多,生产量大,应用广泛。可分为以下几类:
1)苯氧羧酸类,如2,4D丁酯、2甲4氯、稳杀得。
2)苯甲酸类,如百草敌、豆科敌。
3)酚类,如五氯酚钠、地乐酚。
4)二苯醚类,如除草醚、果尔、虎威。
5)苯胺类,如氟乐灵、地乐胺、除草通。
6)酰胺类,如乙草胺、丁草胺、拉索、都尔、敌稗
7)氨基甲酸酯类,如禾大壮、燕麦畏、禾草丹。
8)取代脲类,如绿麦隆、异丙隆、利谷隆。
9)三氮苯类,如阿特拉津、扑草净、阔叶净、阔叶散。
10)有机磷类,如草甘膦。
11)有机杂环及其它类,如广灭灵,苯达松、盖草能、禾草克、使它隆、农得时等。(二)按除草剂在植物体内的输导性能分类:可分为输导型除草剂、触杀型除
草剂。
1、输导型除草剂:被植物根、茎、叶吸收后能输送到其它部位或作用
点上去。如2,4一D丁酯、草甘膦、克芜踪、2甲4氯等。
2、触杀型除草剂:被植物吸收后或渗入到植物体内后,不能在植物体内输
导,仅在接触部位起作用。如五氯酚钠、硫酸、硫酸铜等。使用此类除草剂必须喷布均匀才能得到高的效果。
(三)按作用方式分类:可分为选择性除草剂、灭生性除草剂。
1、选择性除草剂,能杀死某些植物,而对另外一些植物较安全,即在不同的植物间有选择性。如玉米地应用西玛津或莠去津,麦田用2,4一D丁酯、巨星等都是利用除草剂对作物与杂草间的选择性,而能够安全有效地防除杂草。 除草剂的选择性是相对的,与用药量、用药时间、用药方法和植物发育阶段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如2,4一D丁酯是选择性除草剂,在使用量大时也能杀死小麦或使小麦植株畸形,在返青至拔节前使用安全,在冬前或拔节后使用易产生药害。草甘膦、克芜踪虽是灭生性除草剂,采用定向喷雾法在玉米田、大豆田、棉田、蔬菜田使用也较安全。
2、灭生性除草剂,通常能杀死所有的绿色植物,即对植物选择性或选择性较小,一般不能直接喷到作物上。如克芜踪、草甘膦等。
(四)按作用方式分类:可分为土壤处理剂、茎叶处理剂。
1、土壤处理剂,喷布于土壤表面,通过杂草的根、芽鞘或下胚轴等部位吸收而产生毒效的一类除草剂。如乙草胺、拉索、都尔、氟乐灵。这类除草剂通常对已出苗的杂草无效。
2、茎叶处理剂,喷布于植物表面,通过茎叶吸收而产生毒效的一类除草剂。如2,4一D丁酯、盖草能、使它隆、草甘膦、克芜踪等。
三、除草剂的发展过程
农田化学除草的开端可以上溯到19世纪末期,在防治欧洲葡萄霜霉病时,偶尔发现波尔多液能伤害一些十字花科杂草而不伤害禾谷类作物;法国、德国、美国同时发现硫酸和硫酸铜等的除草作用,并用于小麦等地除草。有机化学除草剂时期始于1932年选择性除草剂二硝酚的发现。20世纪40年代2,4-滴的出现,大大促进了有机除草剂工业的迅速发展。1971年合成的草甘磷,具有杀草谱广、对环境无污染的特点,是有机磷除草剂的重大突破。加之多种新剂型和新使用技术的出现,使除草效果大为提高。1980年时世界除草剂已占农药总销售额的41%,超过杀虫剂而跃居第一位。之后,世界除草剂发展渐趋平稳,主要发展高效、低毒、广谱、低用量的品种,对环境污染小的一次性处理剂逐渐成为主流。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