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复习 > 化学复习 > 课外知识 > 文章正文

钱永健:诺奖的颜色

时间:2009-11-02 12:12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作为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堂侄,国人会自觉不自觉地把他与中国联系在一起。  7月1日,林道诺奖得主论坛组委会专门为三位2008年诺

  作为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堂侄,国人会自觉不自觉地把他与中国联系在一起。

  7月1日,林道诺奖得主论坛组委会专门为三位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举行记者招待会,这一礼遇并没有让钱永健觉得自己很特殊。他身着浅蓝色的长袖衬衣和黑色长裤,从容回答来自世界各地记者的提问。

  钱永健1952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在新泽西利文斯顿长大。16岁时凭借一个金属易受硫氰酸盐腐蚀的调查项目,在美国全国性奖项西屋科学人才选拔赛中获一等奖。

  1972年,钱永健在哈佛大学获得化学和物理学士学位,然后去了英国剑桥大学丘吉尔学院,于1977年获得博士学位。1981年,他来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翌年,钱永健与夫人温迪(WendyGlobeTsien)喜结良缘。1989年,他将自己的实验室搬到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

  童年时代的钱永健就显露出科学天赋,他的举动似乎也与其他孩子大不相同。在我的学生生涯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地下室(实验室)度过的,一般都在几个小时左右,实验所产生的色彩着实让我着迷。钱永健告诉《科学新闻》记者。

  在剑桥和伯克利的时光里,钱永健发明了一种独特的染料,可追踪细胞内的钙水平。钙在神经冲动调节、肌肉收缩、受精作用等多种生理反应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来到圣迭戈后,为了拍摄到更大范围的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钱永健已逐渐意识到像绿色荧光蛋白(greenfluorescentprotein,GFP)等遗传编码荧光分子可能是突破的关键。绿色荧光蛋白目前正受到科学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而在1992年以前,关于绿色荧光蛋白的科研文章寥寥无几。

  除了华裔血统,钱永健跟中国实际上并无太多关系。他虽然曾经去过杭州,但他却是美国公民,不会说中文,接受的也是西方的教育。但是,钱永健却跟中国一个延续千年的名门望族有关。

  钱永健是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堂侄,从族谱上来说,他是吴越钱王钱鏐的后人。历史上吴越钱氏人才辈出,在这个庞大的家族中,涌现出众多工程师,包括化学家,甚至火箭工程师,而钱永健自称自己为分子工程师。我认为我生来注定就是干这行的。

  钱永健发明的多色荧光蛋白标记技术被评价为为细胞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发展带来一场革命。功夫不负有心人,2008年,钱永健与美国生物学家马丁沙尔菲(MartinChalfie)和日本有机化学家兼海洋生物学家下村修(OsamuShimomura)以绿色荧光蛋白的研究获得该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在接受《科学新闻》专访时,他的夫人温迪就站在旁边静静地陪伴着,时不时流露出灿烂的笑容。

  科学新闻:我们的交流用英语还是汉语?

  钱永健:最好用英语,汉语基本不会。

  科学新闻:2008年,你与沙尔菲和下村修获得诺贝尔化学奖,谈谈获奖后的感受。

  钱永健:获奖确实是好事,但千万不要被它们所迷惑和感染。评审委员会的6个人在短短的几天之内就决定了一个人的未来。虽然我获得了诺奖,但是我并没有因此而成为另一个人。当然,我并不否认诺奖所带来的荣誉感。每一个人都应该要把它作为动力和目标,来激发自己的兴趣,努力去争取,最后走向成功。

  科学新闻:在你看来,获得诺贝尔奖是多年的科研积淀还是一个偶然发现?

  钱永健:对我来讲,这是我工作了15~20年的研究成果。可以相信,对于其他诺奖获得者来讲,想必也是如此。我也做了许多与GFP无关的工作,最终获得诺奖,这其中可能还有运气的成分。对于某些人来讲,他们作了一辈子的科研,却没有获得诺奖,可能还是做得不够好。但是有些时候你的研究如果不是诺奖评审范围之内的学科领域,即使研究很出色,由于受到一定的限制,也不可能获得诺奖,有时还是需要一点运气的。

  科学新闻:你们家族涌现出好多杰出的科学家,包括你的父亲、叔父、兄弟,你怎么看这其中的关系?是谁引导你走向科研道路的?(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09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