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第一个完成了胰岛素的合成?(2)
当然,复旦大学生物系当时并没有真正成功,他们的检测方法不正确,同年6月底科学院的有关专家就指出了这点。 虽然在检测产物的活性时并没有犯和复旦大学生物系相同的错误,但德、美两国的相关实验室也很难说自己真
当然,复旦大学生物系当时并没有真正成功,他们的检测方法不正确,同年6月底科学院的有关专家就指出了这点。
虽然在检测产物的活性时并没有犯和复旦大学生物系相同的错误,但德、美两国的相关实验室也很难说自己真正成功了。他们的产物未能提纯,不能结晶,检测到的活性极低,实验过程可重复性极差他们自己也难以重复,所以在宣布之后还在更换合成路径。
但我们也不能走到另一个极端,说他们当时是在讲假话,至多只能说他们有点鲁莽。他们之所以这么做,确实是因为合成胰岛素的难度太大,在判断是否完成了铣煞矫嫒肥荡嬖谙嗟贝蟮睦眩煌备鞴笛槭壹涞木赫ち遥⒈硎奔渖晕⑼瞥僖坏悖涂赡苈涞奖鸸暮竺妗?br
我们在这方面是吃了大亏的。由于当时我国特别强调原创性研究必须对外保密,强调一定要尽力保证是我们国家的科学家最先得到研究的最终成果,所以我国科学家没能在1959年及时发表天然胰岛素A、B链的拆开、重新合成胰岛素、产物的结晶等重要阶段性成果,结果别国科学家在我们之前发表了相同或类似的成果,把优先权和相应的荣誉抢了过去A、B链的拆开由Bailey于1959年在美国《生化杂志》(J.B.C.)上最先发表;重合成由加拿大科学家Dixon和Wardlaw于1960年在《自然》(Nature)杂志上最先发表;美国科学家C.B.Anfinsen等人于1960年发表了一项与天然胰岛素拆、合、重结晶类似的、相对而言较为简单的工作,即核糖核酸酶的二硫键的拆开和重新连接恢复酶活性因此而获得了197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但在胰岛素合成的最后冲刺阶段我们还是取得了胜利。这点国际上确实是承认的。据B链合成功臣龚岳亭院士回忆,在1966年4月举行的华沙欧洲生化学会联合会议上,我国的人工合成胰岛素工作成了参加会议的科学家们的中心话题,美、英、法、意、荷、比、挪威、瑞典、芬兰、奥地利等国的著名科学家都祝贺我们取得了伟大成果。时隔不久,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化学组主席A.Tiselius教授来到中国参观了中科院生物化学研究所,对在场的中国科学家说:你们第一次人工合成胰岛素十分令人振奋,向你们祝贺。美国、瑞士等在多肽合成方面有经验的科学家未能合成它,但你们在没有这方面专长人员和没有丰富经验的情况下第一次合成了它,使我很惊讶。据邹承鲁院士回忆,Zahn教授本人曾当面向我国相关科学家承认是我们取得了这场国际竞赛的胜利。不但如此,他还多次在国外公开场合也这么说。美国的科学界也承认中国科学家是这场竞赛的赢家,他们在1966年7月的《科学》(Science)杂志上载有数页长的评论,介绍中国人工合成胰岛素领先于美、德两国这件事。
但Katsoyannis一直不承认是最后的胜利者是中国人。他确实承认自己在结晶工作上落后于中国的竞争者,可他同时认为结晶不过是糕点上的糖霜,对于确定产物的身份并不关键。他本来可以做,事实上在1966年[我国的全合成论文发表后]也确实做出来了,但觉得这种工作不过按菜谱烹饪,没什么意思,所以他以前不屑做。但他的这种辩白是苍白无力的。因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家公认做出结晶是最后确定合成物身份的关键指标,只有在做出结晶后才能确认最终得到了胰岛素。
我们国家最早做出了人工胰岛素结晶!其形状和天然胰岛素结晶完全一致,生物活力也和天然胰岛素基本相当。年届九十的邢其毅院士一提到此事就非常兴奋,指着人工全合成胰岛素结晶照片对记者说:
你看,我们最重要的东西我们后来每次报告时都提到它就是这几块结晶。这是无价之宝,国外的那两家,不管是德国的还是美国的,都没有照出这样一张照片出来。
除结晶外,我们还有其他非常强硬的数据。在A链合成中有重大贡献的徐杰诚研究员回忆说:
[在胰岛素合成过程中,我们得到的]每一个中间体都要通过元素分析、层析、电泳、旋光测定、酶解及氨基酸组成分析,其中任何一项指标达不到,都要进一步提纯后再进行分析,力求全部通过。当时我们戏称这叫过五关、斩六将。(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