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复习 > 地理复习 > 人文地理 > 文章正文

“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 年画上的杨柳青

时间:2009-11-02 12:07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一双青筋暴起、骨节突出的手有力地挥舞着锄头,暮色中,身后刚刚翻好的土地还带着湿气。临近晚上8点,74岁的农民老汉王学勤扛起锄头

  一双青筋暴起、骨节突出的手有力地挥舞着锄头,暮色中,身后刚刚翻好的土地还带着湿气。临近晚上8点,74岁的农民老汉王学勤扛起锄头向家走去。吃过晚饭,洗了洗手,王学勤走进自己的画室。无论多忙,这是他从不落下的功课。

  不足20平方米的画室里,墙上固定着20多张画板,灯光下,王学勤握着毛笔的手灵活轻盈,每年都能描绘出2000多幅年画。这些让他获得民间艺术家称号的年画,取名自离他家不远的杨柳青镇。

  古镇杨柳青,在天津市区以西20公里,得名于依依杨柳,当地出产的木版彩印年画让它早已显赫于世。

  重现古镇街景盛况

  与众多历史文化名镇一样,历史上的杨柳青有着天然的交通便利,南依京杭大运河,北靠大清河、子牙河,三河环绕下的杨柳青曾是北京以南最重要的驿站。明代,京杭大运河重新疏通,苏州桃花坞年画及雕版艺人北上,在其影响下的杨柳青,年画生产渐成风尚。清中叶即达到全盛,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并与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

  一个巨型的连年有余福娃娃塑像矗立在镇里,金光灿灿,有着典型的杨柳青年画风格。2002年建成的明清街,是一个仿古建筑群,为的是给杨柳青年画提供一个集中经营与艺术交流的场所。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这里已经聚集了60多家大型画店。在戴家胡同、健隆胡同中穿行,身边的游客络绎不绝,其中许多是从各地赶来的商客。建立明清街的初衷正在成为现实,古镇商贾云集的街景盛况重现。

  2003年,天津市西青区政府又投资建成了杨柳青年画馆。在杨柳青年画馆的展厅里,杨柳青木版年画的悠久发展史被清晰地勾勒出来。和许多其他民间艺术一样,杨柳青年画有过辉煌,也曾几近衰亡。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09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