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自主招生四大联盟:我们不是考试联盟|||高校自主招生四大联(2)
某高校负责人(应本人要求隐去身份): 今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纲要,对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上有“适当的放权”,鼓励“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办法”,客观上促进了各联盟纷纷形成。 “高招联盟”可以让各
某高校负责人(应本人要求隐去身份):今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纲要,对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上有“适当的放权”,鼓励“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办法”,客观上促进了各联盟纷纷形成。
“高招联盟”可以让各高校更好地自主招生。具备自主招生资格的80所高校,以往受限于时间、精力和成本的投入,大多只把考点设在学校所在地,这无形中增加了考生的成本,也限制了高校在全国范围内自主选择合适的生源。联盟成立后,各高校可以整合资源,在全国设置考点,方便考生就近赴考,对于高校来说也节约了成本,省时省力。
“高招联盟”还可以互相借势,扩大影响力。其实今年1月,清华等高校也进行了“五校联考”。但这些都没有此次四个联盟同时出现给人带来的震撼大。
“掐尖儿”不是坏事
龚克:生源竞争是世界范围内高教领域的普遍现象,关键是这种竞争应当是良性而不是恶性的,即竞争必须建立在充分尊重学生兴趣和选择的基础上,而不能通过高额奖学金搞所谓“求生”、“拉生”活动。同时也要清楚,如果想吸引一流的学生,首先必须能够提供一流的教育质量和独具魅力的特色。
虞立红:选拔适合本校人才培养目标的优秀高中生或者说“尖儿”入校深造,是每所大学招办的任务,所以说它不是坏事。自主选拔录取作为现今高考制度的重要补充,其特点就是综合评价,它更符合高校人才选拔的需要。我们选择的不只是学业表现好的,而是兼具兴趣、特长和发展潜质的学生。
卢晓东:由于北大、清华的特殊地位,舆论往往以两校变相争取优质生源、“掐尖儿”来对招生政策改革的价值和目标作出判断。这是一种狭隘的视角。生源优秀与否对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影响其实不大。比如,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招生范围只有400万左右的人口基数,小于北京市两个区县之和,但其国际排名几乎从未低于北大、清华。而英国牛津、剑桥在英伦三岛的竞争生源人口基数也不过中国一省而已。和生源相比,如何提升和改进教育质量更是当务之急。
高校期待更大的自主权
龚克:目前高考最大的不公平就是不能选拔出最优秀的人才,而只是“看分选人”。之前北京大学的11名教授建议北大打破“唯高考分数论”的羁绊与束缚,尝试采用“高考成绩与本校专家面试相结合”的招生方式,这实质是指出了高考的弊端错不在统考而在统招。
自主招生正是在加分基础上,打破了统招。9所高校的工科联盟,是一种跨校合作,大家看到的是“联考”,但其实质是共同开展工程教育改革的几所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是工程教育资源的共享。将来高校的这种“自主”还可以适当地扩大比例,社会也应该宽容改革,给教育改革以空间。
谢瑾:目前各中学对“优秀学生”的量化标准,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按成绩排队,多少偏离了自主招生中选拔某方面有特长学生的初衷。“联盟考试”如果能够最终走到高校完全自主招生的局面,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只是一个“资格考试”获得加分,会变得更加有意义。
某高校负责人:高校的招生自主权,是办学自主权的重要组成。不同的高校各有“个性”,高考分数不可能反映它所需要的学生的特点。今年各高校的“集体发声”只是第一步。大家真正的目的,是希望通过联盟的形式,进一步扩大高校的自主权。由于现行教育体制的作用,国内高校很难达到国外大学完全自营的局面,所以,现阶段“戴着镣铐跳舞”也就成了“缓兵之计”。(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