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招生信息 > 自主招生 > 新闻动态 > 文章正文

北京大学招生办主任解读2009年自主招生新政策(4)

时间:2009-11-03 11:54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3、考后出分填报志愿:被人戏称为“报着矇”。面对上千所招生高校,虽然知道了自己的高考成绩,但并不能知道其他学生都填报了哪所大学,所以只有能达到北大或清华招生分数水平的同学才可能比较从容地填报志愿,剩余

  3、考后出分填报志愿:被人戏称为“报着矇”。面对上千所招生高校,虽然知道了自己的高考成绩,但并不能知道其他学生都填报了哪所大学,所以只有能达到北大或清华招生分数水平的同学才可能比较从容地填报志愿,剩余绝大部分考生仍然不能明确所填报的大学是否能够顺利录取。之所以推行考后出分报志愿,初衷在于克服高分落榜的弊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考生的知情权(知分、知位),当然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考试部门的压力。但现在看来高分落榜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出分填报志愿的另一个缺点是学生以分数论英雄,属于典型的分数决定论,这样更加容易促使学生一味地去追求高分,而忽视了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它与素质教育是背道而驰的。此外,出分填报志愿容易引发高校生源趋同化,即高校招收的每一位学生的分数都十分接近,而这样一个均以成绩优秀为评价标准的近似群体,也不太有利于高校的培养。

  那么,采用“平行志愿”是否可以有效解决问题呢?所谓平行志愿,就是在每个录取批次的学校中,考生可填报若干个学校,每个志愿均可作为第一学校志愿,然后按“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投档录取,改变过去志愿优先的录取原则。引进“平行志愿”主要在于解决高分考生落榜的问题,避免考生因为填报志愿不慎而滑落到下一个批次的院校。应该说,平行志愿确实解决了高分落榜的部分问题,但由于高等教育资源的不足,少数因报考志愿太高的学生也有可能会落榜。考虑到前面提到的出分报志愿的弊端,以及相对于高分落榜的压力,实现平行志愿确实是今后填报志愿的一个方向。但如何结合以及如何建立更加合理的填报志愿方式呢?刘明利主任认为,首先,实行考前、平行志愿的填报方式是目前最理想的高考填报志愿方式,原因就在于其较好地克服了原有的弊端,基本实现了考试相关各方的利益,同时也为高校人才培养创造了适合的环境。其次比较合理的填报志愿方式是考后估分、平行志愿的方式。

  因而通过上述分析便不难理解,北京大学之所以要选择在实行考前和考后估分填报志愿的省份实行绝大部分自主招生候选人加30分的政策依据。

  五、自主招生走向何处

  北京大学自2003年开始实行自主招生以来已经招收六届学生,对于未来发展的远景如何呢?刘明利主任说,自主招生改革在我国高考制度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是选拔各类优秀人才的重要举措。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办学目标和专业特色,切实选拔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潜质的人才。加强高校招生自主权是高校招生今后发展的方向,如何能做好各高校的自主招生是以后招生制度改革的关键。

  目前,各高校自主招生的模式和程序、政策分别有单独考试,联合考试,笔试,面试,高考加分录取,直接录取以高考成绩做检验等等,不一而足,丰富多彩,而每一种考察方式都有其独到之处,综合起来最具有代表性的考察模式应该是北大模式:保送生和自主招生统一考试,逐步把各类考试纳入进来,形成除纯粹参加高考之外的各类招生均称自主招生;考试形式上,先由高校自行组织笔试,笔试可以是全部学科,也可以是部分学科;然后对通过笔试者进行面试,面试形式采取集体无领导式面试,考察学生综合素质;最终通过笔试和面试的综合成绩确定招生候选人。

  对于今后自主招生的发展,刘明利主任认为,高校在加强自主招生政策的同时,应及时调整招生办公室的考试功能和组织能力,越来越多的考试由目前招生办公室几个人组织,困难是可想而知的,那么解决的办法只有两个:一、扩大招生办公室的编制,加强考试功能;二、鼓励社会性的考试,提高其公信力,利用其考试成绩作为笔试的考察程序,直接对其优秀者进行面试。而组织这种社会性考试的单位可以是校外的,也可以是校内各院系,校外单位需要逐步成熟,例如各种学科竞赛,科技创新大赛,新概念作文大赛,创新作文大赛,等等;校内如果是由院系直接组织考察,则可以直接与自主招生接轨,例如北京大学的中学生艺术周,模拟联合国,国学夏令营,考古夏令营等等。对于第二种考察学生的办法,还有一种不太容易实现的方式,那就是元旦之前组织一次类似高考的全国统一考试,高校以此成绩对学生进行面试考察。刘明利主任认为无论是哪个单位,需要在春节之前提供出一种可靠的参考成绩,然后高校依此对考生进行面试录取或根据学生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录取(一段时间内仍需要借助高考完成最终的录取),可能是今后高校自主招生发展的方向。(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09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