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招生信息 > 艺术特长生 > 备考指南 > 文章正文

别拿青春赌明天艺考能改变投机者的命运吗(2)

时间:2009-11-03 11:30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艺术之路并不好走。受哥哥影响,我从小就对画画感兴趣,因此1977年就进了中国美术学院学版画,纯粹是为了艺术的理想。毕业后,出于种种原因,版画的创作受限制,我对自己进行了重新定位,选择了与绘画相通的设计,

  艺术之路并不好走。受哥哥影响,我从小就对画画感兴趣,因此1977年就进了中国美术学院学版画,纯粹是为了艺术的理想。毕业后,出于种种原因,版画的创作受限制,我对自己进行了重新定位,选择了与绘画相通的设计,进入浙江丝绸工学院(现浙江理工大学)任教,接着又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攻读服装设计专业……在对艺术的不断追求中,我获得了“中国著名时装设计师”等许多荣誉与成就。这期间其实有很多服装公司聘请我,但都被我拒绝了。我常想,艺术是需要不断创新的,所以艺术家是需要不断学习的,要是没有对艺术的热情,恐怕我早就成了企业的一名管理者。

  我很想给现在的高中生们提个建议,报名艺考前先问问自己是否喜欢艺术、愿意将投身艺术作为人生目标,假如不是,那就别来艺术的殿堂浪费青春。否则对学习提不起兴趣,他们最终将迷失方向,背离艺术,不会从事与艺术相关的工作。专业都荒废了,就算拿到大学文凭,工作成就也不会有,衡量人的才能评判标准是整体素质,而不是文凭。

  我的学生中有很多现成的例子,有的因为热爱艺术而来,目标明确,大二、大三就凭借扎实的艺术功底创业,毕业时可以有300万元的身价;有的进来时没有目标,混日子,出去后或者没有工作,或者干起了传销等与艺术不相干的行当。

  不过,假如学生真正热爱艺术、有艺术天赋,那么他即便只学了半年画画就来参加考试,我也不反对;只要愿意为艺术实践一生,五六十岁才开始学都无可厚非。

艺考热了很多年。现在不断有人批评艺考热的负面问题,的确其中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但我们能不能换一个角度来看问题?艺考热一定是坏事吗?临时抱佛脚参加艺考的学生一定是盲目的吗?

  如果只讲培养技能型人才,那么“艺考热”带来的最显而易见的是就业问题。现在浙江所有高校的艺术类专业招生规模加起来一年有一万多人。可社会对艺术人才的需求有多大?我们可能每年需要一万名技师,一万名老师,可会每年需要一万名艺术家吗?显然不可能。所以面对就业率不高,大批艺术学生转行,老师很无奈。

  但是如果从国民素质教育的角度看呢?或者说这是否是我们高等教育的观念问题?大学教育不是职业培训,是素质教育。不是为了某一个工作岗位去培训学生,而是通过大学环境的熏陶和教育,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生存能力等基本素质。事实上在国外,大学生毕业转行是非常自然的事情。我每年在学院对新生作始业讲话时都说,首先要做一个合格的大学生,至于你今后会不会成为艺术家,那是以后的事情。也许那是你的目标,但事实上也许这段学习经历只是增强你今后就业竞争力的筹码。

  所以对所谓的“走捷径”、“投机取巧”考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我是认同他们的选择的。每个人都希望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无可厚非。或许他们实际上并不适合学艺术,但毕竟他们通过这条路迈进了大学,甚至是中国美院等知名院校。这四年的熏陶至少给了他们第二步起跳的平台。对他们今后的命运来说,这已经是最好的选择了。不然,社会还能给他们什么样的发展途径供他们选择?恐怕很有限吧。

  说到底,这还是个教育的体制问题,社会更需要多元、和谐的观念。现在一些学生或家长是为了面子而参加艺考,是为了一张叫“本科”的文凭。而在国外,职业技术学院非常发达,并且国家和社会认可,因为社会需要各有所长,职业技术学院出来的学生就业与受尊敬程度并不亚于普通大学生。而我们呢?拼命把中专升格成大专,大专升格成学院,学院升格成大学,以为越大越好。于是价值判断混乱了,社会蔑视中专生,不愿给他们机会。一些学生和家长在心态上过不了关,所以只能投机取巧走艺考捷径。这使得原本可以化解掉的危机更加成为危机。(实习生 詹橙 记者 沈蒙和 俞熙娜)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09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