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招生信息 > 师范生 > 新闻动态 > 文章正文

温家宝寄语师范生: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

时间:2009-11-03 11:32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金秋时节,北师大校园里阳光灿烂、鲜花盛开。9日上午9时许,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国务委员陈至立专程来到北京师

  金秋时节,北师大校园里阳光灿烂、鲜花盛开。9日上午9时许,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国务委员陈至立专程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刚刚入学的免费师范生,在英东学术会堂,与几百名学生和老师进行座谈。

  温总理首先说:目前,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已在全国六所师范大学试点。实施这一制度,就是要在全社会真正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教育真正成为最受尊重的事业,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终身做教育工作者。我在教师节到来之际,来看望老师们,看望将来要成为老师的同学们,并和大家进行讨论、交流。

  总理平易近人的开场白,赢得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同学们不再拘束,纷纷举手发言。

  来自新疆的刘珍一同学告诉总理,自己报考免费师范生,是受了作教师的奶奶和中学老师的影响。我们那里缺少优秀教师。我学成后,一定会回到家乡,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做贡献。

  听到她的话,温总理点了点头说:你的话很朴实。大家都希望我们的国家早日实现现代化,在世界上受到尊重。这靠什么?靠发达的经济、先进的科技、充分的民主、完善的法制、高尚的道德和高水平的国民素质,其中最根本的是国民素质。师范院校肩负培养和提高国民素质的重大责任。国家兴衰在于教育,教育好坏在于教师。从这一点来说,师范教育可以兴邦。

  来自广西的张国其同学带着浓厚的乡音,讲述了家乡比较贫困的情况和自己乘座爱心火车到北京上学的经历。他说:和城市比,我们农村的教育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我选择读师范,就是想将来回到广西当教师,努力培养一批批建设广西、建设国家的人才。

  总理对张国其的话表示非常赞同。他说:你讲了一个很深刻的道理。我们重视师范教育,就是重视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因为师范教育造就的是教师,是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紧密相连的。只有真正同国家和民族命运紧密相连的师范教育,才是真正的师范教育。

  来自陕西华县的潘斐同学告诉总理,村子里许多孩子本该上学,却辍学外出打工,自己对此十分担心。她说:我选择读师范,就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种现象越来越少,直到为零。

  听到这里,总理放下手中的笔说:我以前讲过穷人的经济学,今天讲讲穷人的教育学。我们的国家太大,尽管这些年经济社会发展很快,但发展很不平衡,很多地方特别是农村还很困难。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努力使教育体现出最大的社会公平,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圆上学梦。总理讲述了他在基层看到的贫困家庭孩子渴望上学的情景,深情地说:无论是做教师,还是做人,都应该有一颗同情心、一颗爱心。同情和爱心是道德的基础。希望我们的学生懂得农民的甘苦,把他们记在心里;希望教育部门、学校和老师更多地关注贫困家庭和孩子。学校的大门是向人人开的。让所有贫困家庭的子女都能上学,真正享有受教育的平等权利,这就是穷人教育学。

  来自云南的王冀萍同学生活在城市,但一次到临沧贫困地区农村学校参观的经历让她受到极大的震撼。她说:那所学校,只有一位老师是师范毕业,其他都是高年级的孩子留校教书。我选择师范,就是想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总理点了点头,对她的选择表示赞许。他说:做师范生要懂得两点:一是要有爱心。老师要爱学生,学生要尊重老师,同学之间要互爱。二是要有知识。知识是无止境的,知识可以改变人生,可以为每个人创造美好的未来。如果大家在师范大学里把这两条都学到了,融在了血液里,并推向整个社会,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就会更好。这也是我对大家的寄语。

  黄婷同学来自云南普洱,就在今年高考前那里发生了较大的地震。她表示,自己想四年后回到家乡,为灾区重建特别是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总理勉励她好好学习,并请她向灾区人民带去亲切的问候。来自深圳的刘贺同学则告诉总理,家乡经济很发达,但少数学生面对各种诱惑,无心学习。听到这里,总理十分郑重地告诫大家:外面的世界五光十色,诱惑确实很大。但同学们必须要坚守心里的道德底线,必须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把自己的一切献给社会、献给人民、献给祖国。只要怀着极大的社会责任感去学习、工作,我们的生活就会是多彩的,我们的精神就会是高尚的。(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09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