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考临近 考生家长别走进爱的误区
时间:2010-02-02 14:58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次
中新海南网6月1日电 据海南日报报道,小玉是海南中学今年即将参加高考(360高考)的考生,一向成绩不错的她对考试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
中新海南网6月1日电 据海南日报报道,小玉是海南中学今年即将参加高考(360高考)的考生,一向成绩不错的她对考试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紧张,学习和作息都与平常没有太大区别。但让她感觉到有些紧张的反而是她的父母。据小玉说,这一段时间她的父母总是时不时的就来学校,给住校的她送这送那,叮嘱完吃的又说到穿的,还老是问她复习得怎么样了,让她感觉到有一丝丝的压力。
距离高考的日子屈指可数,部分家长如临大敌,吃不好、睡不香,每天过分地关心、督促孩子,结果适得其反,搞得孩子更烦躁。许多经验丰富的教师都认为,孩子远没有家长想的那么脆弱和紧张,相反,某些焦虑情绪倒是被家长“传染”上的。 记者近日在调查中还发现,一些家长临近考试前几乎乱了阵脚,由家长引起的“噪音过敏”正干扰着孩子们的正常学习,使得原本就紧张的家庭气氛更加紧张。有不少家长,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每天孩子放学回家后,父母不看电视不听音乐;为了不让家里养的那只狗汪汪乱叫,干脆将狗送了人;让所有亲戚和朋友都不要到家里来串门,在茶楼碰头…… 对此,专家忠告家长:不要把过度紧张情绪传给孩子,过度“安静”的环境,不仅不能让考生们放松,反而会影响情绪,不利于学生抗干扰能力的锻炼。考生家庭不要太喧闹这是对的,但大人们如果缺少正常的交往,也会出现压力,这种压力很容易再次传递到小孩身上。 家长,小心走进爱的误区 周女士的女儿今年参加高考。每天回到家,周女士都会关心地询问女儿复习情况,如“今天复习得怎么样,有没有碰到什么困难,有没有考试”等。以前女儿还会跟妈妈说说。但最近几天,一向性情温和的女儿不但不回答妈妈的问题,还动辄发火,嫌妈妈唠叨、烦人,甚至有一次让妈妈“闭嘴”。自己的关心换来女儿的一顿抢白,周女士委屈地哭了。 海南中学的唐老师认为,考前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只会增加他们的焦虑情绪,对其生理和心理造成不良影响。事实上,高考在即,每个考生都想抓住最后一点时间多复习一些内容,没有谁会临阵放松。因此,家长不要过多地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过度关注只能引起孩子的反感,徒增他们的焦虑情绪。一般来说,如果孩子自己不提考试、不提成绩,家长最好不要主动提起,以免对他们造成不必要的压力。 唐老师还提议家长,平时家里的生活怎么样,就尽量维持原样,不要刻意为孩子搞特殊。如果家长刻意为孩子搞特殊,一方面会让孩子感到不适应,另一方面则会增加孩子的负疚感,担心考不好对不起父母。所以,家长一定要注意,不要改变原来的生活方式,平时怎么生活,考前就怎么生活,不要让孩子感觉家里都在围着自己转,无形中给孩子增加压力。 此外,唐老师还建议,家长考前不要听小道消息,给孩子增加无谓的担忧,要保持情绪稳定,为考生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 放手让孩子自己面对 高三考生小玉说:“高考是我们人生中必然要面对的一次考验,我们其实早有心理准备,爸爸妈妈,能不能放手让我们自己面对。”在记者的采访中,和小玉有同样想法的考生占了很大一部分。 专家认为,高考是孩子的事情,18岁的孩子已经是成年人了,他能够对自己负责,如果这个时候他还不能意识到这点,那么你的担心更是多余;其次,“你替代不了任何人”,家长要明确,孩子的人生是他自己的,你不能替代他,所以该放手就放手, 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面对高考,要充分相信孩子,多鼓励孩子,给孩子信心,有了饱满的自信心,孩子就有积极的心态;再次,家长该做什么还做什么,不要因为高考而打破家里原本的生活秩序,这会给孩子带来无形压力。 考生家长要和孩子多沟通,要学会真正的倾听孩子的心声。家长会倾听,孩子就会乐于向你倾诉,倾诉是缓解压力的一个很好的方法。与孩子共处的时间和机会尽量多一些,一起吃吃饭、聊些轻松有趣的话题,多陪孩子娱乐。同时,以积极向上的情绪感染他们,给他们一个宽松的空间。另外,要帮助孩子科学安排复习时间,因人而异地制订复习计划。学习之余,要适当参加文体活动,不要一味地打“疲劳战”,否则会使孩子心情急躁,事倍功半。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相关专题:北大中学校长推荐制利弊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