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合格的家长并不难:一位考生家长的来信
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我的孩子今年考上了北京一所大学,实现了他心中梦寐以求的理想。送走孩子,家里一下变得冷清,面壁沉思,不禁感
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我的孩子今年考上了北京一所大学,实现了他心中梦寐以求的理想。送走孩子,家里一下变得冷清,面壁沉思,不禁感慨万千。一年的辛劳,多年的努力,都定格为历史。但细想起来,又觉得这些经历对正在准备高考的考生家长可能有些帮助。于是,挑灯疾书,写下一些感受,为的就是与更多的家长交流一些心得,这样也不枉做一回考生家长。
做一名有心的家长
高考是对孩子的挑战,同时,也是对家长的一种挑战。学习上的事,我们做家长的,也帮不上什么忙,能做的就是为孩子创造一个理想的学习氛围和为孩子的报考做一些前期的准备工作。我曾经做过一个调查,问有多少家长知道各批次最低录取控制线、高校调档线和实录线,结果很多家长对此一问三不知。一些家长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等到填报志愿时,匆忙上阵,造成志愿填报不当,给孩子的升学留下遗憾。为了避免重蹈覆辙,我们从孩子进入高二就开始关注高考招生的相关信息,了解国家的招生政策。特别是今年5月初,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提出要严格控制高校招生规模,明确今年招生计划的增幅要控制在5%以内。说明国家开始限制扩招规模了,这引起了我的高度注意。因为考生人数这几年不断增长,而招生计划又不能同步增长,升学矛盾会愈来愈突出。孩子原来一心只准备填一所比较好的大学,现在形势有变,如果失误,岂不误了孩子的就读?于是,我把孩子志愿填报的思路从原来的“选”一所好大学上,转变为“走”一所大学。事实也证明,我对当时的思路进行临时调整是正确的,孩子也顺利地进入了一所比较理想的大学。
做一名讲原则的家长
孩子在选志愿时,往往有很多不切实际的想法,作为家长,就要帮助孩子实事求是地分析。虽然,我们不能代替孩子来填报志愿,但是一些原则性的东西必须告诉他,最后让他自己作主。这里,我主要谈谈我的“四项原则”。
首先是大局原则。我告诉他,高校设置的专业都是国家建设和社会需要的专业,一定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对拟选专业进行仔细分析,并比照其发展前景。
其次是以志向定志愿原则。选志愿一定不要从字面上片面理解,也不要盲目跟风,要根据自己的志向来选择。只有选择符合自己志向的专业,才有可能激发学习潜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是实事求是原则。也就是说要根据孩子的身体状况、高考总分、相关科目成绩、兴趣特长等来正确评价,量体裁衣、扬长避短。
第四是坚持正确的成才观。对家长来说,就是要树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成才理念。高校设置的专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关键是适不适合你。教育孩子不要认“死理”,非某某大学某某专业不读,上本科可以成才,上专科同样可以成才。所谓“英雄不问出身”,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孩子进入高三后,当家长的对有些事情必须早做安排、早打算,宜早不宜迟。
1.政策依据早掌握。政策是方向,离开了政策,也许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茫然。比如今年招生有哪些新变化、高校自主招生的政策如何、哪些条件可以加分等等。去年11月,我从《高校招生》杂志上了解到一些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如报名资格、报名时间、招生程序、招生规模、面试和笔试等。虽然孩子最后没有过关,但也锻炼了孩子的意志力,培养了他如何面对挫折的能力。另外,考生所在省(区、市)的招生政策也必须掌握,这些政策对考生的报考更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如各地的艺术类专业考试时间、高考报名时间、志愿填报时间和方式,这些都会因省份不同而不同。同时,要仔细阅读拟选高校的《招生章程》,特别是对学校办学性质、录取规则、收费标准等信息要全面知晓,逐字逐句,读透读懂,了然于胸。因为《招生章程》是高校招生的法律性文件,也是省级招办录取时投档的依据。掌握这些政策,对孩子报考有决定性意义。(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